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系列报道 ④ 绘出千村万落“共富图”——江苏南通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来源:共产党员网 发布时间:2024-05-11 浏览量:13

雅周香芋、大公青团、李堡百叶……4月6日,江苏南通市海安市雅周镇许家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格外热闹——一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食春味 忆乡愁”助农集市火热开市。当天,12个村带着传统小吃、非遗糕点、时令果蔬等50多种土特产在这里售卖。

“去年,我们村与兄弟村组成联盟,今天各村带着自家特产参加集中展售,吸引了不少周边群众、市区游客和线上买家,一天销售额就突破了40万元。”许家庄村党总支书记陈华兴奋地介绍。

近年来,南通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集体经济发展“75万+”两大工程,总结推广党建引领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十条路径,通过党建共建、资源共享、力量共融等方式,蹚出一条抱团发展、联营增收、共富共强新路径,推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以组织链搭建致富朋友圈

南通市海门区余东镇的新富、富民、启勇、新河4个村,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去年,在区委组织部、镇党委的牵头指导下,4个村签订合作协议,组建乡村共富党建联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党员共训、活动共办、难题共解、阵地共享、发展共商。

此后,涉及联盟的事,大家都商量着来、联合起来干,发展成效越来越好。今年,4个村党组织还牵头组建了“新富民”强村公司,整合资源,与苏州市农科院顺利“联姻”,共同出资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和粮食加工中心,联合打造稻米全产业链,预计村均年增收突破60万元。

如何做好村村党建共建这篇文章,为强村富民注入动力?南通市出台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党建共建举措,建立党建联盟职责、权限和运转体系,涉及联盟建设、群众切身利益以及需要跨村域协调解决的事务,全部履行共商共议程序。同时,建立强村书记帮带制,为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帮助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共谋发展出路。

从单打独斗到合作联营,在南通,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以强村、优质企业为主导,辐射带动周边村的发展带动型;有产业类型相似、资源禀赋互补的村联合开展的资源互补型;还有“飞地”抱团型、结对帮促型……在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不改变原有党组织隶属关系和功能形态前提下,南通市组建乡村共富党建联盟,采取“大带小、强带弱、中心带周边”方式,组织引导村村、村企、村校联建共建,通过干部交叉任职、定期联席会议、举办“共富论坛”等形式,推动基层党组织结对互促、互利共赢,真正实现握指成拳、抱团发展。

“我们以党建共建为统领,立足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化统筹联动,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农业院所、集体经济组织等作用,持续释放‘1+1>2’的共富效应。”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鹏军介绍。

以项目链激活创富强引擎

“化零为整,小个子也能变成大块头。”站在兴河产业园区门口,如东县河口镇中天村党总支书记符锋军感慨万千。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却建起55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吸引了12家企业入驻。

原来,如东县委组织部会同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等部门,以实施乡村振兴项目为契机,采取“强村+弱村”“土地+资金”的形式,由中天村、花园头社区为龙头,整合当地11个相对薄弱村的资金、土地,以入股入资的方式,将分散的资源集聚到“飞地”项目上,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为有效破解单个村发展能力弱、资源资金分散等问题,南通市鼓励各地按照投资比例“担风险、享分红”模式,实施“飞地”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飞”到基础建设相对完善的区域,实现资源互补、联动发展。去年,通过“飞地”项目,带动村均增收近20万元,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量达24.55亿元,同比增长3.9%,点燃了集体经济创富发展强引擎。

在南通市通州区十总镇二爻社区智慧农业基地装卸区内,工人们正将一筐筐鲜红的水果番茄分拣、打包、装车,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智慧农业基地项目是当地国有企业圆宏集团“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出资建成的,由国有企业整合资金、村集体盘活闲置土地,以“国企资金+集体土地”方式合作开发经营,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去年,为二爻社区带来近40万元收益,带动50余名农民就近就业。

近年来,南通市以实施助农惠农项目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政企村互补优势,把国企资金与村闲置土地、企业兜底收购与农户照单种养、农业合作社用地需求与农民就近就业结合起来,创新推广“国企资金+集体土地”“订单种植+保底收购”“土地流转+优先雇佣”等发展模式,充分整合政策资源,统筹各类资金,推动越来越多的“特、优、精”农业项目在乡村扎根破土,让农民尝到甜头、更有奔头。

以人才链聚合带富新优势

走进启东市惠萍镇海鸿村700亩的芦笋基地,放眼望去,一株株细长芦笋青翠欲滴。“乡贤茅赛赛引进的芦笋项目,不仅帮助600多名村民实现了土地年流转每亩1100元的租金收益,还给村集体带来了每亩2000多元的流转收益,可谓一举两得!”村党总支书记顾云忠高兴地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南通市深入推进“乡贤带富”行动,组建“强村红智库”,通过开展“我为振兴献一策”“我为家乡引项目”“我带老乡共致富”等活动,积极联络在外能人,筑巢引凤,引导在外流动党员、企业家、知识分子等乡贤反哺家乡,不断吸引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人才回乡。今年以来,落地各类项目76个,解决就业1200余人。

引育新农人已成为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南通市紧跟农业农村发展趋势,发布“百村万名新农人”招募书,引领更多“90后”村干部、村后备干部、乡贤能人、青年农场主争当新农人。聚焦新农人培育,实施“江海新雁”成长计划,依托优质农业企业、村级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等载体,创设一线课堂,以专家蹲点、技术咨询等形式开展专题培训,助力新农人成长成才。各地设立兴农奖励资金,去年拨付600余万元,扶持壮大132个新农人创业项目,让更多新农人成为乡村共富的“兴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