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宝应白鼠村:留住乡愁的传统村落里奏响现代农业进行曲

来源:荔枝网 发布时间:2022-07-13 浏览量:12

【编者按】

十年阔步前行,大地无边光景;风吹麦浪,丰盈大国粮仓;产业兴旺,筑牢发展基石;山水入画,留住美丽乡愁;和谐文明,照耀幸福家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省文明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省文旅厅共同主办“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融媒体新闻行动!见证乡村巨变 ,续写奋斗华章!


以“鼠”命名的村庄并不多见,在扬州市宝应县广洋湖镇西南,就坐落着一个以“鼠”为名的白鼠村,这里是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传统村落。7月11日,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行动“行走新时代鱼米之乡”走进了白鼠村,在水田林相依中领略浓浓的乡土气息、感受乡村振兴的大好风光。

村庄建设融入“鼠”元素 点滴乡愁随处可见

白鼠村有着500多年历史,进村口就可以看到一块用大理石雕刻的用邮票作图案的白鼠村村标。漫步在村庄里,也是随处可见的“鼠”元素。

为何这里以“鼠”命名?白鼠村支部书记徐乃华向记者解释了背后的故事。白鼠村原来叫碧霞村。相传,明太祖朱元璋被元兵追逼到宝应东荡一带的碧霞村,忽见一只硕大的白鼠向他点头引路,朱元璋跟随白鼠躲进了芦苇荡里才逃过一劫。后来,朱元璋攻打集庆(今南京)时,又梦见这只小白鼠啃咬船板,受此启示,朱元璋顿生破釜沉舟之计,一举攻下南京。为感恩这段因祸得福的经历,朱元璋便赐名碧霞村为白鼠村。白鼠村的名字,便延续至今。

在白鼠村发行的鼠年特种邮票

作为为数不多的以“鼠”命名的村庄,从1996年至今,这里已发行过三期鼠年邮票:“我们村里有一所邮政代办所,每到鼠年,白鼠村就会受到许多集邮爱好者的关注。这里不但发行鼠年邮票,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收到一只印有鼠年邮票的灯笼。包括我们白鼠村的地形,从空中看就像一个硕大的卧鼠,鼠头朝西,鼠尾自然向东,村西老街的南北各设大井一口,作为鼠眼。”

徐乃华接受采访团采访

白鼠村还用保留下来的土墙、藤篮、水缸、腌菜坛、石磙、石臼等老物件组成了一个个微景观,混搭在白墙黛瓦之间,成为镶嵌在美丽乡村记忆中的“点滴乡愁”。

土肥水美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白鼠村村口的道路一旁,“接天莲叶无穷碧”。村民陈学华戴着一顶草帽,在莲藕田里忙碌。陈学华告诉记者,这片莲藕田里大有文章,采用荷藕套养小龙虾的方式,夏天采莲藕,秋天收龙虾:“莲藕再有20天左右就可以采摘了,去年每亩地莲藕产量在3千斤左右,今年莲藕产量特别高,估计每亩地利润在3到4千元。小龙虾一亩地也能收入1千元。”

村民陈学华

看着一望无际的莲藕田,陈学华满脸期待。记者给陈学华算了一笔账,他承包了一千多亩,按照每亩4到5千元的利润,一年下来就有四五百万的收入。

白鼠村耕地面积 3800 亩,滩涂资源面积 4200 亩,村子四面环水,土肥水美,养育着一方人。以荷藕套养小龙虾、水产鱼虾养殖、有机水稻种植为主导产业,白鼠村形成了独特的“水田居”生活空间环境。

村民秦卫华

乡村环境越来越美,致富路径越来越广,吸引了很多人返乡创业。50多岁的秦卫华,2020年从上海回乡,在村里承包了两百多亩塘口,养殖鱼蟹,第一年收入就达到40多万元。他说,“第一年的投入比较大,投入了80万,能赚到40多万元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有成熟的产业支撑、有村里的技术服务以及政策支持,我们很有底气。现在正在考虑把在外面打工的朋友介绍回来,让他们也知道农业方面的创业大有可为的!”

种田满满科技感 人人争当新农人

从白鼠村的另一个出口出来, 是大片的稻田,骄阳下水稻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操作无人机给水稻施肥。

村民王元来

村民王元来承包了村里的近千亩粮田。他家里有旋耕机2台,小飞机2台,插秧机3台......全程实现了机械化种粮。他说:“十几年前让我种一千亩地,我想都不敢想,但是现在已经都实现了!我们从种到收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种地不学习就要落后,村里还经常组织我们这些大户出去培训、参观学习新的种植技术,介绍新的优良品种给我们。”村里的新农人不止王元来,年近60岁的葛永健,去年通过相关培训取得了无人机操作证,他自豪地说,“对我们来说,无人机并不难,就像是智能手机操作一样!。”

水田林相依的白鼠村,一面是浓浓乡土气息的田园乡村,一面是日新月异的现代农业场景。传统村落里承载的不只是乡愁,还有乡村振兴的大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