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人才党支部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来源: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3-09-09 浏览量:11

淮安地处长三角和江苏省北部中心,自古就是“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交通要冲,户籍人口551万人。一段时间以来,农村空心化、资源闲置化等问题成为制约淮安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近些年来,淮安市将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为关键、队伍建设为支撑、产业发展为重点的产镇融合路径,把本土能工巧匠用起来、新型职业农民育出来、各方乡贤精英引回来,切实把组织力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产力。

  聚焦乡村人才工作力量薄弱、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创设组织

  “没有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就没有我的今天。”近日,洪泽区蒋坝镇的王子昊感慨。97年出生的他,大学毕业后,怀着园艺梦想回乡创业,由于缺乏经验和资金,创业举步维艰。镇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了解到情况后,为他申请乡土人才项目,提供一系列扶持政策。如今,他创办的楚泽园盆景工作室年收入50多万元,利用古院落打造的“叁遇雅集”,也成为网红打卡地。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为解决乡村人才工作力量薄弱、体制机制不健全、优秀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淮安市陆续推动57个镇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在镇党委领导下,统筹负责乡村振兴人才的联系培养、创业支持、发展党员、作用发挥、典型选树等工作。选优配强支部班子,明确由镇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任支部书记,农村工作局、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党员骨干担任支部委员,充分整合各方力量资源。结合镇域产业发展特点,成立若干产业党小组,着力打造育才“摇篮”、聚才“磁极”、人才“沙龙”。

  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挖掘培养乡土人才至关重要。从2021年起,淮安市分镇建立乡村振兴重点人才信息库,围绕合作社领办人、规模农业经营户、特殊技能人员等重点人才,实行常态排查、动态管理,充分挖掘乡土人才资源,全市累计入库重点人才2536名。实施“淮上英才计划”乡土人才扶持项目,成立乡土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对具有特殊技能的乡土人才,给予创业培训、创业补贴、金融信贷等一揽子扶持激励政策,明确各类政策和服务以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为主渠道落实,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评选优秀乡土人才项目120个,给予扶持资金7800余万元,各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信贷资金1.5亿元。

  在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的引领下,一大批在外人才纷纷返乡创业。淮阴区高家堰镇洪湖村钱月军在外摸爬滚打多年,去年参加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举行的观摩活动,看到了家乡绿色蔬菜产业蓬勃发展的商机。于是,在绿色蔬菜党小组的动员帮助下,他投资1100余万元兴建了紫甘蓝、西兰花种植项目,今年销售额预计600余万元。据了解,淮安市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大力实施“归雁工程”,近三年累计回流在外人才765人、带回乡村产业项目212个。

  乡村振兴深入发展,不仅要有“土”专家,也要有“洋”教授。淮安市将科技镇长团、第一书记、专家顾问团等人才资源纳入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统一管理,推动高层次紧缺人才与乡土人才结对指导,充分释放人才集聚的“乘数效应”。“困扰我这么多天的病虫害防治难题,省农科院李春宏教授到现场几分钟就解决了。”涟水县高沟镇高粱种植大户刘红快说。

  聚焦基层组织吸纳人才不畅、后备力量不足、发展功能不强问题结对培养

  作为金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金湖县塔集镇陆河村的龚九海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但由于经常在外奔波,村党组织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培养、考察,入党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为解决乡村振兴人才发展党员过程中存在的考察培养难问题,淮安市建立乡村振兴重点人才与年轻党员“双结对双培养”机制,通过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团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五荐”方式,分别遴选一批重点人才和年轻党员,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双向选择的原则,开展“一对一”双向结对,互为政治导师和创业导师,着力把振兴人才培养成党员、年轻党员培养成振兴人才。针对村党组织发展党员“源头”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等问题,淮安市明确由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统筹指导全镇域乡村人才发展党员工作,建立重点培养对象数据库,实行专项计划管理,从源头上拓宽视野、畅通渠道、提升质量。

  在党组织的培养下,龚九海已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周围群众对他更信任了,夏收夏种之前,就有很多人提前来预约农机服务。

  从“双结对双培养”机制中尝到甜头的,还有盱眙县淮河镇项魏村的费孝旺,91年出生的他是一名退役军人,因为政治素质好、责任意识强、工作认真努力,2017年就被发展为党员,并被纳入村后备干部。但由于缺乏创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一直没有发展出致富项目。前两年,通过镇里种养殖大户的结对指导,他搞起了螃蟹养殖,规模逐步扩大至200亩,年收入50多万元。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养殖螃蟹达到4000余亩,70多户农户收入实现翻番。他说:“大家好才真的好!只有带着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才算合格党员。”2021年年初,村“两委”换届,费孝旺顺利当选为项魏村党总支副书记。

  加快人才振兴,不仅要推进人才的“聚”和“留”,更要助力人才持续成长。淮安市围绕经营管理、特色产业、实用技能、乡村治理等方面,每年举办乡村振兴重点人才培训班。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省百名示范村书记所在村党组织等资源,建设乡村振兴实训基地58个,累计组织1400名乡村人才到实训基地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同时,鼓励乡村人才参加高等学历教育,并给予补助。“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给我们搭建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让我们涨了见识、开了眼界,信心更足了。”涟水县红窑镇江苏枫香园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标说。

  聚焦产业基础薄弱、人才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聚才兴业

  牵头成立镇农业发展公司57家,指导村集体领办合作社532个,去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6372.15万元;向村党组织、合作社输送人才478名,发展特色种养殖、休闲农业等创业项目981个……这是淮安市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交出的成绩单。

  产业基础弱、缺特色是乡村振兴的现实难题,也是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淮安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先导区、先导镇、先导村“三级先导”工程建设和公共空间治理,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人才集聚优势,牵头组建镇农业发展公司,聚焦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构建“镇办农业公司+村办集体合作社+种植大户”模式,系统整合人才、项目、技术、资金等资源,打造产业振兴共同体,握指成拳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

  “人才党支部给我们带来了致富的‘金种子’。”这句话在淮安区苏嘴镇脍炙人口。这颗“金种子”,就是远近闻名的“苏嘴西瓜”。该镇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抓住与省农科院产业帮扶结对的契机,培育出苏梦系列小果型西瓜,建成2万平方米连栋大棚、玻璃温室示范种植,指导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带头种植,带动32户西瓜种植大户跟进,一举打开了市场。如今,全镇“苏嘴西瓜”实现年产量7.5万吨、产值超2.25亿元。

  “人才就像一颗颗种子,只有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土壤里才会长成参天大树。”盱眙县马坝镇党委副书记、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书记李长春说。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淮安市建立重点人才精准输送机制,对于已发展为党员且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的振兴人才,及时将党组织关系转入所在村、合作社等基层党组织,符合条件的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给人才提供更大舞台,让他们立足自身特点更好发挥作用。

  “丁集黄瓜”是淮阴区丁集镇的老牌产业,前几年由于品种老化、经济效益越来越差。正在镇里为此发愁时,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推荐了生产经营能手杨炳坤。2019年,丁集镇将杨炳坤转入镇农业科技公司并担任负责人,负责黄瓜育苗及新品种推广种植。在他的带领下,不到两年的时间,建成了445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育苗基地,发展了繁种、育苗、种植、采摘、销售全产业链模式,全年可提供优质瓜苗1150万株,有效带动了全镇黄瓜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全镇黄瓜种植达9600亩、年产值4.02亿元。

  “通过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把各类乡村振兴人才更加有效地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发动起来,既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又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淮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