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开新路

来源: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12-13 浏览量:10

“让党员在党支部里发光,让群众在合作社里发财。”这句话,淮安市金湖县白马湖村党总支书记蒋贵清常挂嘴边。在该村党组织带领下,全村26名党员能人带领1200多名渔民成立17个合作社,人均年增收8000元,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35万元。白马湖土特产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近年来,淮安市将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党建的重中之重,就“谁来抓”“怎么抓”“抓什么”等问题,探索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淮安路径”。

给舞台育英才:

32名村干部进入镇领导班子

“作为村书记,我们虽有压力,但也有奔头、有保障,这个岗位是干事的舞台。”刘勤说。

刘勤,淮安市淮阴区淮高镇张集村人,2009年担任村书记,靠着无私肯干,一举将“落后村”带成“先进村”。去年,刘勤成为全市第一个进镇班子的村书记。“任村书记原本只是想给村里干点事,没想到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刘勤的“没想到”,源自淮安在全省率先出台的《关于常态化选拔选聘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镇领导班子和事业编制的实施意见》。目前,淮安已优先选拔在乡村振兴中表现突出的村干部32人进入镇领导班子,制度化打通村书记上升通道,村干部投身乡村振兴新实践的热情更加高涨。

近年来,淮安市实施乡村振兴头雁选育工程,大力培育148名实力型、魅力型、活力型、潜力型和乏力转化型“五型”头雁;开设“淮上村居书记论坛”,围绕“五大振兴”开展专题研讨、观摩交流,提升能力本领,择优选派178名村书记到苏南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到市直涉农部门跟班学习;面向全体村(社区)干部推行专职化、专业化建设,并作为市县镇三级党委书记项目一体推进,在全省率先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同时建立新老交替“十个一”制度,实现“两委”班子“三升一降”历史性、整体性、结构性重塑;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实施青年农民发展党员专项计划,公开招录选聘“兵书记”“兴村专干”“乡村白领”等赴村工作人员……一系列举措,育管用并重,有效破解乡村振兴骨干数量紧缺、能力欠缺、管理空缺、保障短缺等问题,全面建强振兴骨干队伍。

凝人心聚合力:

党员中心户服务群众当先锋

不久前,淮安市涟水县东门社区一户居民因自己私占的菜地被清理愤愤不平,就在他要去社区讨说法时,刘立生来到他家,向其详细陈述利弊,很快打消了他的不满。

刘立生是东门社区的党员中心户,他负责联系7个党员和46名群众,这些人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向他反映,由他先行处理。按照“群众基础好、服务意识强、家风家训好”的标准,社区选出16个党员中心户,每户联系5到8名党员,每个党员再联系6到10名群众,通过树状结构,让党组织更接地气、贴民心。

十指弹琴,奏响振兴乐章。淮安市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建立农村党员中心户制度,引导党员在政策宣讲、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引领文明、共同富裕上争当先锋。同时,该市还积极推行“红色代办”纾民困行动,择优建强1385支“红色代办员”队伍,构建“党员做前锋、中心户做中锋、群众当后卫”的社会治理“金字塔”治理模式,有效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近年来,淮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大限度发展各方面的潜力、活力和动力。通过精准开展全员轮训、示范培训和实践锻炼,锤炼了一批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党员干部,4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同时,在全省率先出台县区委书记和市直部门党组(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考核意见,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纳入县镇党委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促使四级书记一起抓、齐发力。

“这几年,我们认真抓党建,让基层更稳定,也能有更多精力投入到项目和发展上来。”淮安一位乡镇党委书记深有感触地表示。

配要素壮经济:

引导村组织与企业组团联建

实现年收入近200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400万元,帮助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这是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的发展成绩单。

近年来,该镇党委采取由村党组织领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吸引农民自愿入股的方式,引导群众发展西瓜产业,目前全镇西瓜种植面积超3000亩,每亩收益超6000元,“苏嘴小西瓜”成为当地强村富民的“甜蜜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淮安市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村企组团联建模式,累计在村企合作项目、产业链、新型业态上新组建党组织29个,指导新组建产业发展型、集中居住型、强弱结对型中心村党委53个、新型农村社区党支部44个,设立党员中心户9580户,不断织密党的基层组织体系。

淮安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意见》,创新探索统筹扶持资金、做实合作经济、深化村企联建、盘活资产资源、发展飞地经济等5条集体经济增收路径。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增加至154个,累计获批各类“国字头”农业园区、示范基地、产业强镇17个。引导779个村与763家企业组团联建,开工投资超100万元联建项目412个。

“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是‘主心骨’,村党组织书记是‘领头雁’,乡村人才是‘主力军’。”淮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虎表示,淮安市将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体系,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建设,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要素资源、各类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