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浙江温州: 克服“先天不足” 实招硬招强农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3-02-20 浏览量:19

 新华网杭州2月20日电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发展基础等千差万别,“先天不足”的地区是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新华网“乡村振兴在行动”团队走进浙江省温州市,观察这座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均仅三分地的城市,如何争当农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温州城市一隅。新华网发 温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藏粮于技

  端牢饭碗更安心

  “面对人均仅三分地的先天不足,我们通过抓落实,守好‘责任田’;抓整治,做好复耕复种;抓增量,推加价政策,坚决打好粮食安全保卫战。”在日前召开的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州分享了2022年强农工作典型经验做法。

  温州山海兼备,土壤类型丰富,生态类型多样,是水稻“北种南引、南种北引”黄金过渡带,发展优质稻米生产潜力巨大。

  面对有效耕地面积不足的难题,作为粮食主销区的温州突破发展局限,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因地制宜探索好味“稻”。藏粮于技取得成效——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开展的“2022浙江好稻米”评比中,共评出金奖产品16个,有4个产自温州。

温州未来乡村航拍图。新华网发 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这是温州“端牢饭碗”的生动反映。近年来,温州通过创新开展“清闲田、改水田、造园田”行动,新(补)建高标准农田面积浙江第二。聚焦种好粮、收好粮、储好粮,推广粮经轮作多熟制、稻渔综合种养“万元钱千斤粮”模式,出台早晚稻加价政策,探索建设“智能粮仓”。

  2022年,温州早稻和春旱杂粮面积、产量分别比上年增加2.49万亩、0.63万吨,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创近10年新高,社会化储粮较上年翻两番。更令人欣喜的是,温州甘薯单产再次实现新突破,刷新了浙江省农业吉尼斯粮油挑战赛甘薯百亩方单产“农业之最”纪录。

  要素协同

  深化改革促共富

  农业“种什么”、农产“怎么卖”、信用“怎么帮”、资源“怎么管”……这些都是“三农”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实际困难。2006年至今的近二十年时间里,温州不断深化改革、探路前行。发轫于瑞安市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实践就是温州谱写的答案之一。

  最近,来自全国多地的菜农,纷纷走进温州瑞安花椰菜基地,看品种、选种苗。先天不足的温州,正将农业搞得轰轰烈烈。

  依托十万亩花椰菜基地,瑞安市开展“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土地入股新型合作,带动4000多户农户年创收8亿多元、户均创收20多万元,打造了农民抱团共富的实践。

温州未来乡村航拍图。新华网发 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三位一体”改革是温州创新要素协同机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温州集成农业农村新动能政策80条,整合大专项资金4.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下乡257亿元。

  同时,温州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挥11所在温高校的作用,组建10个人才帮帮团,选派5000名专家人才,推动人才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温州还创新“全民共富资产授托”和“无忧贷款”模式,2022年底涉农贷款余额8673亿元,“三农”良田在金融活水浇灌下开出“共富之花”。

  政企联动

  抢“鲜”入局新赛道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自问世以来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估达4196亿元,预计未来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10720亿元。

  今年春节期间,借力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预制瓯味 鱼悦温州”温州预制菜年货年鱼展销活动,温州53家预制菜龙头企业销售额平均增长30%以上。

  温州濒临东海,气候温润,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瓯越物产,为温州发展预制菜产业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撑。

温州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早在几年前,温州就政企联动,提前布局预制菜市场。2022年,温州还将“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写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城十链百企千亿”目标定位,出台十大举措和十条政策,建设“一园一院一基金”和8大生产基地,落地建设世界500强益海嘉里中央厨房、正新预制菜产业园等项目,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把加快支持发展预制菜产业作为引领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新引擎。

  2022年,温州培育预制菜企业300多家,拥有百珍堂、顶诺、麦丰等一批预制菜领域代表企业,带动上下游全链条产值超600亿元。其中鸭舌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50%以上,鱼饼、鱼丸、肉燕等传统产品,已形成成熟的预制菜产业,并初步形成了一批颇具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市场优势的农产品加工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