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湖州密码”

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06-22 浏览量:15

夏至刚至,湖州的乡间沃野处处生机勃发。
  安吉县灵峰街道大竹园村,61幢浙派民居错落有致;吴兴区东林镇,“美丽田园”项目雏形显现;长兴县煤山镇五通山村,新四军红色拥军馆浸润文明新风……
  好消息纷至沓来。湖州2021年度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日前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市;同时,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获2021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地市。
  近年来,湖州高质量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成为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和“缩小城乡差距”省级共富试点市。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湖州在创新探索中,解开了一个个乡村振兴的密码。
  产业如何兴旺?
  解码:激活钱、地、人
  位于安吉的浙江宋茗白茶有限公司内,5条数字化生产线每小时可处理鲜叶600公斤至700公斤,预计全年收入达1.5亿元左右。
  “多亏有了农业‘标准地’,我们的产业规模又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副总经理任元缇介绍,2019年该公司获批10.5亩“标准地”,随后便在新批准的地块上建起数字化生产线。
  乡村振兴,钱、地、人是核心资源要素。
  2019年,湖州在全国首创农业“标准地”改革,解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用地难题,实现农业经营主体、农民、村集体多方共赢。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96个农业主体申请农业“标准地”,获批135个,落实建设用地599.6亩,近三年带动新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466个。
  同时,深化绿色金改,强化“钱”的投入。我市深化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去年全市涉农贷款余额3863.84亿元,增长20.8%。把乡村振兴作为财政保障的优先领域,去年全市各级财政安排支农资金45.1亿元、增长8.9%。
  培育乡村“五类英才”,强化“人”的支撑。目前已累计培育英才1.6万余名,遴选“南太湖特支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41名,培养乡村创客2546名。发挥好全国首创“1+1+N”农技推广联盟、全国首个“农民学院”的人才支撑作用,服务农业主体1500余家,累计培训农民大学生1.2万余人、高素质农民1.8万余人次。去年,我市实现粮食生产“五连增”,渔业、茶叶产值,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数量,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数量均列全省第一。
  环境如何宜居?
  解码:五美联创  数字智治
  走在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的村道上,绿树繁花、空气清新,两边是靓丽的小别墅、漂亮的小花园,让人如同置身景区。
  十多年前,五四村却是另一番面貌。村里都是泥巴路,后来在村民捐资下,才建起首条进村水泥路……
  变化,源自村里的一次次改革探索。土地整治、垃圾分类、“三改一拆”……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村里迎来蝶变。
  作为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湖州美丽乡村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前列。近年来,我市推进环境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和生活美“五美联创”,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湖州气质”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示范带。截至去年底,我市共创建了151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6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其中,有6个村庄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35个村庄入选省级传统村落。
  宜居的环境,美在其外,治在其内。
  在安吉县天荒坪镇横路村,“智慧健康站”深受村民青睐。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与名医远程问诊,还能24小时自助买药、量血压、测体温。“村里的生活越来越便捷。”横路村负责人说,除此之外,还有未来邻里、文化、低碳、产业、风貌等多个场景。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数字惠民工程,建成湖州“乡村大脑”,实现乡村数字智治。目前,我市数字农业农村平均发展水平达到81%、全省第一,所有区县连续3年被评为“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先进县”,是全国唯一一个全覆盖的地级市。
  生活如何富裕?
  解码:强带弱、弱抱团
  位于南浔经济开发区(东迁街道)庠上村的水晶晶强村公司由当地4个村共同成立,通过签订劳务派遣和工程合同等,每年实现经营性收入300万元,为476位村民提供了工作,人均月薪超过2700元。
  “村里有了公司,我们两口子现在都有活干了,每月加起来5000多元的工资稳拿,日子很有奔头。”64岁的村民吴海江喜悦地说。
  以“强带弱、弱抱团”为发展模式,湖州通过单村组建、多村联建、多村参股等模式联合组建“强村公司”,目前已完成组建250家,实现利润1.5亿元,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欠发达村全面消除,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创新企业、村、农户新型合作模式,完成“星光农业”等示范推广面积27.25万亩,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我市帮扶低收入农户促增收,深化“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机制,去年建立产业帮扶基地144个,带动低收入农户2241户4095人。去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4元,同比增长15.6%。低收入农户参保南太湖健康保实现全覆盖。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打造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区。”市农业农村局介绍,计划到2025年底,全市将有三分之二的村庄建成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比重预计将达到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万元,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