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莲都:激活民族乡村“造血”功能,提亮民族地区幸福成色

来源: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08-14 浏览量:10

莲都区是我省民族工作重点县(市、区)之一。辖老竹畲族镇、丽新畲族乡2个民族乡镇、24个民族村,聚居着35个民族,少数民族户籍人口2.4万,居全省第二。近年来,莲都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打造民族品牌、推进产业发展、弘扬优秀文化、提升治理效能,全力推动民族地区村集体经济提质、民族文旅事业繁荣、全域民生保障提级,以扎实的行动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幸福成色。

一、以项目引领为“动力点”,精准施策引“要素活水”  

把日常的美食搬出屋外院子里,把美好的手作移到田间,这里是天然的娱乐场,民宿、草坪、农田、鱼塘……让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释放好奇与爱玩的天性。这是莲都区大港头镇小可家“石榴红”研学基地展示的生动画面,“我们基地依托民族特色新农村、红色产业等资源,营造民族文化氛围,用‘研学创意’让小朋友们感受到独特的民族氛围,同时也能带领民族村村民增加收入,推动民族特色村寨与民宿、农家乐经济融合发展。”小可家“石榴红”研学基地陈耀红表示。“小可家”不仅成为了大港头镇文旅消费的一张新名片,更为当地村民引来了“共富活水”。

莲都区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创成“之江同心·浙丽石榴红”省级各民族共同富裕团结进步精品带,聚焦民族村民宿农家乐、精品农业、林下经济、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聚力“十百千万”工程、“五畲”系列培育,加速民族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成2个省级民族乡村振兴试点、4个省级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点。堰头民族村、大港头村成为丽水市唯一的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考察点位。

莲都区借力山海协作、双百村结对帮扶等平台资源,提升民族乡村“造血”功能,有力助推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丽新畲族乡以宁波-丽水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为引擎,分区打造‘红色﹢绿色﹢流量’优势板块,打开优质资源转化通道,带动马村村民宿、旅游等发展,将‘山海经济’变为‘共富方式’,2023年马村村成功创成省级未来乡村。”莲都区丽新畲族乡党委委员、统战委员雷伟说。2023年,全区民族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过15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民族村有6个。莲都区少数民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51元,同比增长7.2%。

二、以共居共乐为“立足点”,精细服务沐“惠民春风”            

近日,白云街道“凤起·城西里”项目在城西民族村火热开街,网红美食、民族服饰、民族文创产品、文化潮玩应接不暇。开街活动中设置了民族舞动、活力青年、A-PARTY等三大专场活动,吸引了各族群众围观打卡。“‘凤起·城西里’民族文化创意街区以工业集装箱为空间载体,包含民族文创产品展示体验空间、民族服饰创意体验、新零售等年轻业态,可以提升各族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白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莲都区提升民族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民族乡镇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建设,500人以上民族村文化礼堂覆盖率达100%,精心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和石榴红主题公园,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支持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民族歌舞、民族服饰、传统体育项目等文化资源,投入财政资金470多万元培育“之江同心·浙丽石榴红”民族团结进步项目,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晚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一系列民族团结活动,开通“浙丽同心·民族团结号”主题公交专线2条。目前,莲都区已纳入省级以上非遗保护项目9个,民族文化非遗传承人80人、文化能人277人,文化类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共3000余家。民族乡村在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中达标率81%,创成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5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新时代美丽城镇2个、A级以上景区村12个、省级善治示范村7个。

三、以合作共赢为“着力点”,精心抱团绘“共富图景” 

“通过把强村公司、企业、村集体、农民的优势和利益捆绑起来,形成‘责任共同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较好地发挥了村集体的主体作用,破除了各行政村单打独斗效果不佳的困境,走出了同心共富的新路子。”老竹畲族镇赤坑民族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刘建忠说。老竹畲族镇通过“平台联建、地域联合、增收联创”模式盘活资源,以“同心共富联建”模式打造榧藓“石榴红”共富基地,老竹畲族镇所辖全部行政村共同入股联建,通过共富联建模式每年为全镇12个村集体增收160万。

莲都区聚焦民族乡村如何绿色发展这一关键,打造民族乡村“同心共富联建”模式,串点成线连片扩面,通过签订联建协议、开展党建联建、产业共建、活动联办、举办共富促共融恳谈会等,共谋发展思路,共享发展资源,带动民族村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让共富“盆景”变成“风景”,在全区民族乡镇和民族村形成先富带后富、先进帮后进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