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振兴淮北样板——淮北市全面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来源:淮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8-18 浏览量:11

初秋的浍河,水光潋滟,成群的水鸟嬉戏觅食;岸边肥沃的田野里,早熟的玉米喜获丰收......近年来,我市加快提升乡村品质、完善乡村功能和人居环境,各村都在向着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精致田园乡村迈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记者日前走进濉溪县百善镇道口村看到,当地干部群众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基层民主、完善社会保障。

道口村东距百善镇政府5公里,西临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柳孜遗址2公里,背靠柳江口花海,G343穿村而过。道口村瞄准“幸福道口、美丽道口”奋斗目标,坚持良种繁育和乡村旅游两点发力、双轨并进,推进强村富民。

道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超说:“道口村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了荷塘月色趣园、恐龙园、萌宠园和采摘园等强村富民项目,连续四年成功举办荷塘月色旅游文化节,每年为村集体增加50万元收入,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56万元。”

道口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把增加的收入用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加强乡村治理上,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做好“融文章”,延长产业链。相山区渠沟镇把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张楼村统一流转土地,种植了300余亩油葵,同时发展葵花籽油深加工和石磨面粉加工,延伸了产业链;鲁楼村种植2500余亩菊花,加工“孙思邈”牌菊花莲清茶。镇内已建成四季蔬菜采摘园、中盈生态农业、锦鲤生态产业园,开辟了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和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第三届葵花节”等系列活动,渠沟镇乡村特色产品与乡村休闲农业实现有机结合。截至目前,该镇有家庭农场2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8家,其中,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省级家庭农场7家。

杜集区朔里镇段庄村下辖北段庄、西朱楼、南朱楼3个自然村,5个网格小组,总户数468户,人口1845人。近年来,段庄村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善治段庄”发展目标,研究制定《乡村振兴积分管理办法》,率先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该村把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公益美德、家庭生活等6大类19个积分项目和7个减分项目作为考核标准,遴选以老乡贤、党小组长、村民代表为成员的评议小组,统一管理程序,具体负责日常积分制评比工作。同时,以户为单位建立积分台账,每季度一公示、一兑换,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显著提高。

段庄村村民刘秀玲说:“乡村振兴小积分给我们段庄带来了大变化,群众热情非常高,家家户户比着搞卫生。现在段庄变美了,邻里之间和睦了,乡村文明提升了。”

榴园村位于烈山镇东部山区,石榴种植历史悠长,“塔山石榴”闻名全国,“塔山”品牌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评审并被认定为“绿色食品”。花卉种植、农家乐、庭院经济等多种延伸产业发展迅速,休闲农业、土特产销售等产业快速发展并已形成规模。

近年来,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榴园村不搞大拆大建,大力开展宜居型、产业型、社区型、生态型“四型”美好乡村建设,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一系列殊荣。眼下,榴园村正坚持示范引领、典型带动,积极盘活和利用好“皖北川藏线”周边自然、人文资源,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共建和美乡村,全市在行动。眼下,在一县三区,处处都能看到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乡村治理效能明显提升的可喜画面。

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作用,会同各级各有关部门远学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近学黄山“五微模式”做法,多措并举狠抓环境整治,凝心聚力共建和美乡村,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显著提升,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2018年以来,我市累计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2.65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完成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79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8.5%,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治理村庄覆盖率、市场化率、设施人员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8%以上,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我市316个涉农村居全部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一半以上的村庄达到了清洁村庄标准。我市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26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60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5个、市级美丽宜居自然村72个。2022年,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获省农业农村厅绩效管理单项评价优秀等次。

市委农办专职副主任陈若军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分层分类组织各地开展创建工作,到2027年计划建设40个左右精品示范村,160个左右中心村,800个左右美丽宜居自然村,5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达到清洁村庄标准,争创1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县,着力打造产业和兴、人才和聚、文化和盛、生态和居、治理和谐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