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摆脱贫困 再启新程

来源:阜阳日报 发布时间:2022-08-30 浏览量:18

当我们回首过去十年的非凡历程,总会为这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而赞叹:阜阳100.99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个县市区全部摘帽。


党的十八大以来,阜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曾经贫困人口占全省1/4左右的脱贫主战场,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同全国、全省一道,如期步入全面小康。


放眼今日颍淮,一个个曾经的贫困县、贫困村里,产业兴、环境美、人气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广大干部群众意气风发,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大踏步向前迈进。


兑现承诺,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今年末伏,天热地干。在颍州区三合镇三星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喷雾浇灌带“自觉”工作起来,汩汩水流流进田垄,也流进村民的心间。


在这个村庄,鳞次栉比的大棚里瓜果飘香,标准化的牛舍中肉牛膘肥体壮,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通村入户,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映照出百姓的笑脸……


殊不知,十年前的三星村还是个贫困村,基础差、底子薄,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3000元,一度方圆几十里都少有人愿把女儿嫁到这里。2021年,三星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0万元,位居全市第一位。


“十年之隔,宛如两个世界。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三星村的今天。”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三合镇三星村党委书记杨坤山感慨。


拨开贫困云雾,迎来致富艳阳天。从时间的跨度,解读乡村之变,波澜壮阔的脱贫历程震撼人心。


作为安徽大别山区、皖北、沿淮行蓄洪区“三区”叠加的脱贫攻坚主战场,十年前的阜阳,8个县市区中4个国家级贫困县、4个省级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省1/4左右,乡亲们依靠自身努力难以摆脱贫穷的枷锁。


奋力拔穷根、摘穷帽,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主要的任务、最重要的职责,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上下同心、尽锐出战,坚决啃下“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一线抓脱贫攻坚,到选派2162名干部驻村帮扶;从970家单位定点帮扶516个贫困村,到12万余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34.39万户贫困群众;从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三有一网”模式,实施3174个特色种养业到村项目、113.57万个到户项目,到2632家民营企业通过产业带动、就业消费、金融互惠等模式,帮扶包括贫困村在内的1404个乡村……“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随着贫困堡垒的攻克,扎实兑现。


至2020年底,全市100.99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个贫困县市区全部摘帽。


巩固成果,牢牢守住防返贫底线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摘帽之后,脱贫户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部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脱贫基础仍不稳固。


如何把脱贫成果守护好、巩固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我市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的基础上,着力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坚决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


在颍上县南照镇十里村,产业帮扶政策支撑有力,十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营风生水起,目前已建成400多亩蔬菜瓜果种植基地和2座7000平方米的育苗大棚,带动周边2000多名农户依靠特色产业鼓起腰包。


在临泉县艾亭镇桃花店易地搬迁点,马芝和很多搬迁户一样,适应了从瓦房到两层楼房、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挣钱带娃两不误的改变。服装加工厂就在家门口,她不用出村,就能一针一线“编织”出美好生活。


数据记录着筑牢防返贫“堤坝”的“一砖一瓦”。2021年,针对防返贫监测对象,全市“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落实帮扶措施超7.39万条。2021年以来,全市新增小额贷款7.36亿元,累计支持1.6万户脱贫户及监测户发展产业和经营;包括监测对象在内的42.2万名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占2020年就业规模的107.6%。


接续奋斗,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其深度、广度、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


选准“小切口”,破题“大文章”。我市在健全帮扶体系,选派1592名干部驻村帮扶的同时,重点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研究制定了38个富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政策措施文件,引领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最好新秋时,颍泉区中市街道街头社区,今年5月份才试营业的“顺河公社”农家乐,每到周末都会迎来不少城里人采摘瓜果、品尝农家菜。


踔厉奋发谋振兴,这几年,街头社区探索土地“大托管”,建设蔬菜大棚、发展订单农业,并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面清理、盘活废沟塘、旧房屋,利用近郊优势开办农家乐,让不为种地操心的社区居民吃上了“旅游饭”。


街头社区的好日子背后,是全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大图景。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支持乡村产业振兴项目1084个,涉及资金超31亿元。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6万个,家庭农场达到2.7万个,总数居安徽之首。


富民强村产业愈发红火,“头雁”“归雁”“雏燕”沃野逐梦,人居环境日新月异,发展短板逐步补齐……如今的颍淮大地上,广大干部群众正用脱贫攻坚的“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的“致富门”。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在乡村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