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大通镇:文化赋能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24-09-18 浏览量:10

富有特色的金华村传统村落、鹊江水上龙灯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充满乡土气息的白姜节庆活动……铜陵市郊区大通镇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近年来,越来越多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涌现,促进了大通镇文化繁荣,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在规划发展上发力,下好先手棋。大通镇始终把传承发扬优秀乡土文化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发掘农村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在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突出村域特色,彰显文化底蕴。今年成功举办了大通龙舟赛、大院白姜艺术季、农民广场舞大赛等大型文化民俗活动。“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院村入选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2024年确定在该镇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

在基础设施上发力,展示新形象。依据该镇农村人口分布和居住特点,充分考虑村民意愿和需求,今年以来新建多功能运动场2处、室内健身中心1处、健身点10余处,改造提升大型健身广场1处、文化园1个,并对辖区健身设施设备、文化站功能室分别进行改造提升,为6个村配齐农家书屋,配置图书3000册,设立图书服务点,配备借还阅览设备,开通网络化、数字化文献资源服务,形成功能齐全、免费开放的村级文化活动阵地。

结合文旅康养产业招引,不断扩大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池”。年均投入数百万元,新建一批健身步道、家风家训墙、文化广场等,村健身活动广场得到改造提升。加大农村信息共享工程覆盖范围,在镇村文化场馆均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举办文化专兼职人员、文艺爱好者技能培训班,推荐优秀文化人员外出取经学习,培育12支业余群众文艺团队,其中有规模群众文艺团队6支,涵盖广场舞、腰鼓、可乐球、健身气功、黄梅戏多种文艺活动,组建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作为文艺人才后备库。

在服务供给上发力,弹好多重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以专业院团提供专业文艺演出活动,今年以来,送戏下乡6场,送电影下乡72场,指导基层组织文艺演出、节日特色活动、全民阅读等活动40多场。积极建设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设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等,选取大院村开展“移风易俗示范点”“乡村振兴实践活动”等品牌建设。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举办乡村运动会、乡村春晚,不断推动农村文艺活动深入发展。大力保护镇域9处文物和革命烈士墓地,定期开展红色革命文化精神教育,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乡村经济生态、文化建设之中。积极整理农村文化资源,目前该镇已拥有省级非遗4项,市级非遗5项,区级非遗1项,水上龙灯、鹊江龙舟等特色文化驰名省内外。加大对澜溪老街夏洪兴杆秤店、老理发店、二周豆腐坊等老手艺店铺的宣传与推广,让凝聚的时光之美再度绽放。深入发掘美食文化,成功推报和悦村为省级特色美食村,串联和悦老街、澜溪老街美食点,打造美食线路,吸引市内外游客打卡体验。依托节假日举办特色文化展览和宣传,获人民网等多家国内知名媒体报道,连续两届获评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在文化融合上发力,打好产业牌。充分利用招商引资、业态奖励扶持等相关政策开展各类“文化+”招商活动。成功引进安徽大江研学教育有限公司,建设铜陵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大通营地项目,签约江畔观赏游乐园项目,打造省内外一流综合性游乐体验场。培育中小文化企业,铜陵市同学少年旅游研学服务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建设“和悦江南”民宿项目,安徽创邑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大通影视文化产业园,铜陵山礼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体验式白姜加工项目正式投产,并计划在大院村建设白姜文化展示馆和花卉盆景基地,初步构建白姜“产、研、学、旅”四大产业链。

推深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依托大江研学、绿源生态、悦江农业、秀凤园艺等一批特色文旅企业,全方位开发农家乐、垂钓、采摘、园艺、研学、民宿等休闲旅游产品,打造金色丰收采摘游、农耕文化体验游、绿色生态亲子游、秋季景观田园游、研学观赏体验游等特色旅游路线,通过采摘体验、农事体验、研学体验、民宿体验、生态体验等形式,实现农业产品变商品、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依托和悦洲“三巷十三街”等历史文化建筑和国立十六中等十余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吸引本市及周边市民来大通旅游观光,学习体验,开拓视野。通过一系列的融合发展,生态观光、农耕体验、科普研学、文化康养等一批特色文化服务体验点初步建成。

大通镇将进一步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让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民俗和乡土文化,通过产业化发展,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