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沪苏浙皖这样发力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4-04-06 浏览量:36

新质生产力成为各地发展的关键热词。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数字代码背后的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体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上。有意思的是,三省一市在布局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布局时,都用了数字代码。

比如上海,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加快建设“(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2+2”是指两融合、两转型,即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两个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3+6”是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4+5”指的是,抢先布局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产业,以及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方向。

上海城市风貌  图片来源:澎拜新闻

排头兵江苏提出了“51010”计划。江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积极开展省级融合集群试点,大力发展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围绕前沿技术、示范企业、科创园区、应用场景、标准规范等展开部署,开辟未来网络、量子、生命科学、氢能和新型储能、深海深地空天等产业新赛道。“51010”计划,即打造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10个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10个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集群。

浙江则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牵引,推动“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所谓“415X”,指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个万亿级世界级先进产业群。重点培育智能电气、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新材料等15个技术水平先进、国际竞争力强的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X”,则是指重点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和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区块链等前沿领域,培育一批成长性高的百亿级产业群。

在制造业赛道上正奋起直追的安徽,立志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日前,安徽省发改委印发了《安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试行)》,提出要瞄准“7+N”重点领域和方向,到2027年建设10个左右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到2030年累计建设30个左右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7”,即是指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先进材料、低碳能源、生命与健康、未来网络等7个领域,“N”则是第三代半导体、先进装备制造、区块链、元宇宙等领域。


“产业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产业链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极为重要。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都把产业链放在突出位置。

具体措施中,“一链一策”成了高频词。

上海提出: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延链、补链、强链,成为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在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正泰集团产业园展厅里,涵盖发电、储电、输电、变电、配电、售电、用电的全产业链清晰展现。

江苏围绕50条重点产业链,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项目,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力争在前沿新材料、高端芯片、重载机器人、关键装备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推动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争创一批国家级制造业领航企业,力争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新创一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浙江在布局未来产业时,也是实行“一链一策”。支持杭州、宁波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企业、领航企业、“链主”企业培育,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今年春节刚过,总投资约20亿元的“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在杭州市萧山区开建,就是为了打造视觉智能全产业链。截至目前,该谷已集聚了800余家视觉领域企业,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6家。

“视谷之窗”规划图  资料图片

安徽在省级层面成立了十大新兴产业专班,省领导挂帅推进,担当“链主”做大做强产业链。2023年,安徽明确汽车产业为全省“首位产业”,在全国率先立法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明确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创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集成技术产业创新研究院,通过“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打造开放性服务平台。今年3月15日,安徽省委常委会还把办公会场搬到奇瑞集团,专题研究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培育壮大。目前,在7家整车企业带动下,安徽已建起了汽车的全产业链体系,规模以上企业超4000家,年产值1.15万亿元。汽车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打通科创与产创间的堵点卡点

新质生产力,关键要解决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论文变成产品的问题。如何打通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卡点?

上海提出,要“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措施包括:深化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聚焦前沿交叉领域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研究。同时,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组织实施模式,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技术要素估值定价机制,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配合推动科创板完善科创型企业发行上市制度,加快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江苏也出台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统筹推进89项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和85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大力构建高能级的科技创新平台。苏州实验室总部基地开工建设,紫金山实验室建立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太湖实验室建立连云港中心,新获批建设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累计已有31家。同时,聚焦新材料等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攻关方向,江苏正在构建完善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链,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苏州金鸡湖  资料图片

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等5个浙江省实验室环绕分布,集聚了335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1个国家级科创平台、58万名专业技术人才。2016年以来,浙江布局建设杭州城西、宁波甬江、温州环大罗山、浙中、绍兴、台州湾六大省级科创走廊。作为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杭州高新区(滨江)以不到浙江省千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全省3%的GDP总量。

安徽明确提出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成为安徽重点打造的三大科创引领高地。作为安徽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重要创新平台,“科大硅谷”自2022年6月诞生以来,就肩负着安徽打造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高科技企业成长高产田的重任。这里主要集聚全球科技创新要素,通过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科技、产业、资本直通;通过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商学院,培育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

2023年,“科大硅谷”落地科技项目800多个,引来全球创业团队人员超万名,拥有合肥市近43%的量子企业、50%的合成生物企业、55%的空天信息企业,未来产业加速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