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28 浏览量:14

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

合肥市着力发挥审计

合肥市着力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把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作为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促进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资金见效,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下足“研”字功夫,在主动融入大局上用心用力。印发《合肥市审计局关于服务保障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举措》,将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优化营商环境审计始终。一是在审计计划上做研究,力求“方向准”。围绕“国之大者”,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路径,组织学习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放管服”改革等中央、省、市文件,深入研究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标和路径,将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审计纳入“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做到把准方向、提早谋划、统筹布局。二是在项目组织上做研究,力求“统筹优”。将优化营商情况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等各类审计的必审内容,采取“专题式”+“融合式”相结合的方式,2022年将助企纾困情况专项审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式审计,组织9个县(市)区同步开展审计。同时,在每季度重大政策跟踪审计中,选取不同方面作为融合式审计内容,保证了审计事项抽查的广度和深度,做到项项都涉及、事事有着落。三是在项目实施上做研究,力求“举措实”。主动走访政务服务、市场监管、住房住建等部门开展立项调研,及时了解和收集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堵点、难点,在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时做到有的放矢。坚持敲门送服务,依托全市开展的大调研、四送一服等“为企服务”活动,连续5年开展审计联系企业制度,走访调研市场主体、重点人才等1127个,办结各领域调研问题744个。

二、聚焦“准”字发力,在聚集主责主业上尽职尽责。立足审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审计专业优势,把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作为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促进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资金见效,助推营商环境优化。一是积极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到实处。围绕助企纾困政策资金支持领域谋划部署情况,从资金这条主线入手,把助企纾困资金审计工作放到服务中心工作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部署。对全市7个重点领域累计投入的50余亿元财政助企纾困资金、涉及3900多家企业进行大数据分析,及时督促各级财政及政策主管部门立即整改,促进4.9亿助企纾困资金及时拨付至企业,惠及近4000户企业。二是专项推动惠企利企资金绩效提升。在审计项目计划中,明确“深化对营商环境领域改革事项、政策措施、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在审计实施中,重点关注减税降费、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等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对市产业政策资金和惠企奖补资金的规范性和效益性开展常态化、穿透式审计分析。三是跟踪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对环巢湖生态修复、大科学装置、国家科学实验室等23个在建重大项目开展跟踪审计,涉及概算金额2040.96亿元。审计着重关注建设项目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农民工工资管理情况、工程款支付情况、工期进度情况、疫情防控情况等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情况,累计印发审计意见单、记录单85份,推动小问题立行立改,难点问题及时整改,复杂问题协调会商。

三、做好“促”字文章,在放大审计成果上互联互通。牢固树立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审计理念,紧盯审计“后半篇文章”,从改善宏观调控、推动改革发展等方面精准开出“治病良方”。一是聚力推动优商营商数据赋能。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依托全市政务平台“零成本”搭建合肥智慧审计平台,向市数据资源部门申请开通了审计数据资源“绿色通道”,对纳入“绿色通道”的35个部门1485项数据资源可根据审计需要随时下载使用。大力推广大数据分析、非现场审计,组建数据分析团队,不断提升审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二是聚力形成优商营商监督合力。审计监督会同人大监督、纪检监察、政务督查、巡视巡察、统计部门等监督力量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围绕突出问题、风险隐患、案件线索等事项沟通会商,利用审计结论开展询问、质询、专题调研、专项整治,紧盯问题整改落实,跟进问效问责,打出集约化的监督“组合拳”。三是聚力构建优商营商亲清环境。出台《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审计容错免责机制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容错纠错适用情形、工作程序和结果运用,客观求实对待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旗帜鲜明支持改革创新,为担当负责的干部撑腰鼓劲,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