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项目招引创近年新高—— 与“中字头”共舞,南京亮出新底牌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1-16 浏览量:16

来源:南京市投资促进局

总投资50亿元的中国电科院南京科研基地近日在江宁开发区正式开工,建成后预计可实现10亿元年产值;一江之隔的江北新区,国内首个碳全产业链企业——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已有3个多月;在主城鼓楼,百亿级项目中建材基础建材华东总部开始实质化运营……去年以来,一批新布局的“中字头”项目快速推进,为南京稳中求进提供强劲动能。

央企项目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高,是所有城市招商引资的“必争之地”。2022年,南京抢抓央企离京外迁和改革重组的机遇,将央企二级、三级区域总部作为招引的主攻方向,集结全市力量、拼抢关键资源。去年,南京累计引进64个央企项目,同比增幅超150%,预计带动新增投资约1800亿元。其中,新招引央企二级、三级区域总部机构31个,较历年平均数增长2倍多。

务实求新,厚积投资支撑力

手握“重金”、身怀“绝技”的央企,是地方扩大有效投资的最佳“合伙人”。数据显示,该市去年签约64个央企项目,数量只占所有新项目的3.16%,但投资总额和到账内资占比分别为8.03%和15.26%;单体平均近16亿元的签约投资额,也超出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平均投资额近10亿元。

“吨位”决定“地位”,尤其是在三重压力之下,做大做强“央企方阵”成为南京稳增长的不二之选。2022年伊始,南京出台《央企区域总部机构招引工作方案》,同步成立专项工作组,整合部门板块力量,优化招引方向和策略,全力以赴引聚央企项目。

华润集团、中铁集团、中建集团、中国电科院……南京对央企资源的渴求,从主要领导会见央企“掌门人”的频率上可见端倪。去年,央企负责人频繁来宁,几乎每一次交流都有项目落地。去年6月,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南下深圳,登门拜访华润集团等重点企业。2个月后,投资10亿元的华润数科华东区域总部落户鼓楼区,未来将聚焦云计算、人工智能和行业应用软件等方向,助推南京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既有“高举高打”,也有“地面推进”,招引央企项目,南京全市“一盘棋”。南京市投促局先后8次赴一线城市,带着诚意“登门提亲”;南京市发改委加强在宁央企走访,掌握一手信息;南京市国资委盘点市属国企资源,深度挖掘央地合作机会;板块园区更是你追我赶,紧盯线索一跟到底。

央企离京提速,为所有城市打开“机遇之门”。这场比拼中,南京没有贪大求全,而是将央企二级、三级区域总部机构作为招引重点。“一级总部是‘皇冠上的明珠’,选址布局需要国家层面通盘考虑。”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立足现实条件,聚焦自身产业规划,以分支机构为突破口,“方向性”更强,“命中率”更高。

锁定目标企业,靶向对接发力,南京去年引进央企二级、三级区域总部机构31个,在同类城市中处于领跑地位,预计可带动新增投资近1000亿元,未来2—3年将新增税收约12亿元。

链主落位,澎湃产业牵引力

岁末年初,麒麟科创园的中国能谷项目现场依然一派火热,首期启动区的部分主体结构近日顺利封顶。这个由华能集团投资约300亿元的“巨无霸”,将是南京深耕“双碳”经济的前沿阵地。

尽管能谷尚在建设之中,但央企的带动效应已经显现。去年,华能集团接连布局中央商务区、分布式能源开发总部、电力能源工业品综合电子商务平台3个项目,累计投资近百亿。在企业牵线搭桥下,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也将首个中国分支机构落在麒麟科创园。园区负责人透露,能谷建成后,预计将吸引新能源企业50—100家。

央企“龙抬头”,牵引“上下游”。与看得见的投资数据相比,南京更加看重央企自带的“隐形流量”。紧扣“2+2+2+X”创新产业体系,南京聚焦智能电网、软件信息、绿色建筑、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赛道,充分释放央企的“链主”效应,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梳理南京去年新增的央企项目不难发现,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和金融业等领域,这与南京的优势产业高度契合。

以轨道交通为例,南京目前集聚了中车浦镇、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国电南自等央企龙头。这个生态圈,正在产生强大的“引力波”。去年,中国中车、中车建工与南京地铁联合投资15亿元,在浦口高新区组建中车城市交通设计研究院,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华东总部相继落户,共同推动“轨道上的南京”跑出加速度。

央企的“主角光环”,正转化为南京集聚资源的“加分项”。一个月前,南京市投促局组团赴欧洲招商,两家运动装备巨头企业得知中体产业集团去年牵手南京后,均表达了未来与南京的合作意愿,希望能携手打造研发中心,探索体育数字化新场景,布局智慧运动新赛道。

能级跃升,放大城市吸引力

什么样的城市,能让央企高看一眼?除了要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产业基础、区位交通、人才储备、市场机会和营商环境是更重要的影响因子。

中电建(南京)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斌,能深刻体会到南京的潜力。去年企业晋升为三级总部后,拿下的第一笔业务不在南京,而是在200公里外的淮安。他说,“南京的背后有长三角城市群和南京都市圈,这里是国内最有活力、机会最多的市场之一。”

无论是央企、民企还是外企,资本向来都是“用脚投票”,选择增值空间更大的城市。专业机构根据企业公开发布的数据和其自身发展规划测算,去年落地南京的央企区域总部,未来3年预计每年新增营收约300亿元至400亿元。

央企项目招引,是一场全方位的较量,比的是城市能级,拼的是投资环境。去年,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拟在南京设立区域总部,但项目推进却“卡”在了建筑企业资质上。南京立即启动重点招商项目调度推进机制,通过市长协调会,以合法合规的路径解决了企业难题。据了解,该项目有望近期注册落地。

城市为企业开疆拓土创造条件,企业为城市能级跃升推波助澜,这种互相成就的政商关系,正是南京的吸引力所在。目前,南京已有682家各类注册央企,过去三年,央企纳税额在南京税收“总盘”的比重稳定在30%左右,是当之无愧的“定海神针”。而去年签约的央企项目中,有7个项目对应的一级总部是首次在宁设立分支机构,其中包括融通集团、中国黄金、中国节能环保等。

1月5日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传出信号,今年要重点推进优势互补的央地合作,助力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和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面对新机遇,南京将持续推动城市能级跃升,打造央企华东布局“第一站”。

相关负责人透露,南京继续坚持以企引企,主动加强与存量央企对接,关注供需关联央企内部整合、战略调整等动态信息。顺应央企控股上市公司2023年披露ESG(环境、社会、治理)“全覆盖”的要求,南京率先谋划打造ESG投资发展先锋城市,统筹绿电、碳汇、能耗等资源,为央企落地保驾护航。南京还将建立多部门服务协调机制,通过优化对落地央企的服务手段,推动增量投资。

招大引强,是南京一以贯之的导向。2023年,南京对各板块引进百亿级项目有明确要求,新赛季的“央企竞逐赛”,已经鸣枪开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