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晚报都市报社长总编辑“解码”南通 “万亿之城”向海向新向未来

来源:新民晚报 发布时间:2024-08-06 浏览量:17

南通吕四起步港区是江苏首个全智能化、无人化集装箱泊位

南通是江苏长江以北首个、全省第四个“万亿之城”,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南通进入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特别是276公里的黄海岸线和多座深水海港承载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南通迈向“下一个万亿之城”的关键变量。
  今年是南通被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全国晚报都市报社长总编辑看南通活动日前举行,来自国内近20家媒体的老总和记者走进“江之尾、海之头”的南通,探访跨江向海发展的火热一线。
  “创新协同区”共建长江口
  盛夏,长江北岸,从南通市海门区穿越长江至苏州太仓的海太过江通道,上千名工人、数百台机械正忙而有序地推进工期。
  海太过江通道是国内距离最长、断面最大的水下盾构隧道,全长约39.2千米,其中过江隧道长约11.2千米,堪称“万里长江第一隧”。这座公铁两用跨江通道,计划于2028年建成通车,建成后,从海门10分钟就可跨过长江,从南通市区1个小时可抵达上海市中心。它还是南通“八龙过江”交通格局中的第五条通道。随着越来越多过江通道的建成,南通和苏南、上海将实现无缝对接、共享同城效应。
  当前,南通正积极携手上海、苏州,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表示,协同区是为了服务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南通产业基础、发展空间、交通区位等综合优势明显,可以成为上海和苏南的产业协同基地、长三角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首选地,更好助力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大国重器”领衔千亿级产业
  “天鲲号”绞吸式挖泥船、2.4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3000吨级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极地探险邮轮……近年来,长江入海口先后驶出40多艘贴上“南通造”标签的“世界第一”“全国首创”的“大国重器”。江海岸线上,形成以振华重工、招商局重工等为代表的船舶海工地标性产业。
  在通州湾高端装备临港产业园,船舶海工产业集群也渐成规模。钦实佳美生产基地,可载8万立方米海水的“海塔一号”养殖网箱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该平台是全球首例全潜悬浮定深高抗台养殖平台,采用潜艇悬浮定深技术,半潜可抗超强台风,将用于南海养殖实验。这家落户通州湾不到2年的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已完成2座海上风电平台的总装建造,并成立海装研究院。
  船舶海工产业是南通六大千亿级产业之一。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由传统船修造到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全链条高端化发展的升级之路。2003年,船舶海工集群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产值约1800亿元。2024年预计船舶海工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江苏新出海口”变为现实
  几年前,南通以“大通州湾”思维统筹推进全市域的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推动吕四港、海门港、通州湾和洋口港四座沿海港口规划“一张图”、布局“一盘棋”、资源“一本账”,构建市级统筹、各板块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大通州湾”的出海编队,共同组成南通乃至江苏向海开放、连接全球的大通道。
  沿海港口握指成拳,“江苏出海新通道”拔锚起航。目前,通州湾主体港区“2+1”码头加快建设,港口重点工程加快建设进度,洋口港5万吨级通用码头、吕四港重装码头建成投用,三夹沙南航道竣工,洋吕铁路先导段通车。南通港集团深化与上港集团、省港口集团合作。2023年,南通港货物吞吐量超3.4亿吨,位列全国主要沿海港口第14位。
  伴随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沿海经济带等战略的阵阵春潮,南黄海边惊涛拍岸、大港崛起,通州湾长江集装箱新出海口这一国家战略正从蓝图逐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