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发展再升级,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力

来源:长三角日报 发布时间:2024-09-03 浏览量:31

沪苏浙皖自贸试验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创新策略,共同绘制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各有特点、各具优势,未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在加强联动发展、促进优势互补方面大有可为。

“试验田”结硕果

8月,沪苏浙自贸试验区相继迎来“周岁生日”。

8月20日,是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成立五周年。5年来,临港新片区聚焦前沿科技产业,累计签约重点项目超570个,投资额超6200亿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四大前沿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1%,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4%,2019年到202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807亿元。同时,作为上海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临港不仅完成了从改革“试验田”到发展“增长极”的华丽转身,更成为推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自2019年8月挂牌成立以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在这片近12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不断探索与实践,已累计形成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5项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成为制度创新的高地。5年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6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12.6亿美元,占全省比重均超10%,高新技术企业与上市企业数量显著增长,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引领支撑作用,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7年4月1日成立的浙江自贸试验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成为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的佼佼者。2020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新设立宁波、杭州和金义片区。如今,浙江各片区定位明确——舟山片区打造油气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聚焦枢纽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锚定数字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专注商贸自贸试验区,形成“一区四片”发展格局。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自贸试验区以占全省不到0.25%的面积,贡献了全省20.3%的进出口额和19.8%的实际利用外资。

不仅是沪苏浙,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一环,安徽自贸试验区自2020年9月24日正式揭牌以来,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截至目前,已累计推出207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不乏32项全国首创的亮点,11项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尽管占地面积仅占全省的千分之一左右,但自贸试验区却为安徽贡献了约1/4的进出口总额以及近40%的外商直接投资,彰显了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安徽自贸试验区在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为中国自贸试验区发展的先驱与高地,长三角地区不仅率先启动并集聚了众多自贸试验区,更成为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驱动外贸外资繁荣的核心引擎。”江苏和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启祥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些自贸试验区是改革的试验田与开放的桥头堡,不仅引领着长三角区域向更高水平开放迈进,更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深层次开放的典范。

制度创新助发展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长三角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作为破题之举,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

“临港新片区的发展策略鲜明地聚焦于两大核心维度。”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认为,一是致力于“打造制度创新高地”,通过构建以“五自由一便利”(资金自由、贸易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投资自由以及信息快捷联通)为核心的制度体系,营造与国际高标准接轨的营商环境,为区域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二是“培育前沿产业发展高地”,将发展重心放在先导性产业、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培育与壮大上,力求构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特征的前沿产业体系,从而为企业的茁壮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正是基于上述两大维度的持续深耕与建设,临港新片区过去五年实现了飞跃,迎来了发展的井喷期”。

在产业发展路径上,赵晓雷着重强调了一个关键性的转变方向——即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深入贯穿创新链、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旨在精准识别并疏通产业发展中的瓶颈与痛点。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的集群化形态演进,助力企业以更高的质量标准融入国际产业链分工体系之中,从而在全球化的经济贸易格局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日前宣布将在黄浦、徐汇、虹口、杨浦、宝山、闵行等6个区内的重点区域,以及位于自贸试验区外的松江、漕河泾、奉贤、金桥、青浦、嘉定等6个综合保税区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形成“6+1”首批联动创新区“一区一方案”。

在宋启祥看来,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前瞻性的布局,率先构建了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这一平台高效地支撑着全国超过1/4的货物贸易数据处理量,展现了强大的信息处理与服务能力”。

“江苏自贸试验区则在生物医药领域大放异彩,2022年该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领跑全国,其中自贸试验区内的贡献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彰显了其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的强劲实力。”宋启祥进一步表示,“浙江自贸试验区虽不直接生产油气资源,但凭借卓越的制度创新,成功构建起覆盖油气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展现了其在现代服务业与能源领域的独特竞争力。安徽自贸试验区则聚焦于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实施企业开办‘一业一证一码’等创新改革措施,实现了‘一照通’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大幅缩短,平均压缩比例超过85%,极大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与企业满意度。”

携手联动谋发展

长三角自贸试验区“朋友圈”,三省一市“全员到齐”。2021年5月10日,沪苏浙皖联手成立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下称“联盟”),打造共谋发展、共促创新、共享成果机制。

自成立以来,联盟做强做优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跨境研发等十大服务功能,进一步深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

“长三角自贸试验区特色鲜明、定位各异,在坚持差异化探索的同时积极促进联动发展。”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韩剑分析称,比如,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突出强调“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江苏自贸试验区主动服务长江三角洲区域重点产业的优化布局和统筹发展;浙江自贸试验区提到要“构建长三角港口群跨港区供油体系”等具体措施。

韩剑强调,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发展模式是构建紧密经济共同体的有效途径。这一模式通过促进自贸试验区之间的紧密合作,以及与区内、区外区域的深度交融,实现了多层次的“连线”以加强联系,“结网”以构建广泛的经济合作网络,“结片”以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经济区域集群。这一过程不仅强化了自贸试验区作为国内大循环核心节点的关键地位,还巩固了其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桥梁作用,从而持续推动对外开放的深化与对内经济活力的释放,实现了开放势能的显著提升。

今年6月25日,联盟第四次工作交流活动在浙江杭州召开,三省一市就“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题,结合各自贸试验区特色优势介绍工作进展。

根据活动披露的信息,下一步,浙江将深度参与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合作,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持以制度创新为主线,以共同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推动长三角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争取取得更多合作成果。浙江积极探索数字等领域制度型开放,同时,在数字合作、数据交易、数据跨境流动、数字支付等细分领域取得诸多对标成果。

上海市自贸办将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开放为抓手,在制度创新、功能提升、区域合作上争取更大突破。江苏省自贸办将持续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江苏将通过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条系统集成改革,破解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型障碍约束,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安徽省自贸办将以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更大程度赋能产业发展,更强协同实现联动发展。

“长三角地区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以开放为引领,促进改革深化与发展提质。”宋启祥认为,这一系列举措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探路”跨境数据流动

展望下一个五年,联动已成共识。长三角具备良好的数字化基础,在推进数字贸易方面大有可为。

目前,三省一市的自贸试验区均在积极探索数据跨境流动,并将其列入长三角三省一市自贸试验区合作发展倡议和联盟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将积极推进数据场景、平台的合作,加大协同力度。具体来看,联盟2024年重点工作包括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协同提升长三角制度型开放引领水平。四地自贸试验区将用好长三角开放优势,重点对标DEPA数字贸易规则,聚焦数据流动、分级、交易、共享等领域开展先行先试,以数据为突破口提升长三角制度型开放话语权。

以上海为例,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围绕“数字领域开放”参与长三角建设,尤其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取得新进展。

“上海尤其是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有众多外资企业以及中资出海企业,这些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大量的数据跨境流动需求。”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主任丁睿此前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打造数据跨境流动的“试验田”,背后是意义之一在于能更好地推动外商投资、助力企业跨境业务发展,打造便利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据悉,临港新片区正在探索建立安全合规、便捷高效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方面相关工作。今年2月,出台数据跨境流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4月,由上海市委网信办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共同设立的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正式启用;5月,率先发布全国首批字段级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涵盖智能网联汽车、公募基金、生物医药三个领域。

不仅是上海,今年3月,浙江省级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若干意见》,从贸易无纸化、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提出30条政策举措,为下一步浙江对接国际数字规则规划了合理路径。下一步,浙江将探索数字自贸,加速数据要素开放,放大协作效应。同时,将聚焦数据流动、交易、共享等领域先行先试,提升制度型开放话语权,在下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