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高校向长三角地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55%

来源:解放网 发布时间:2024-03-20 浏览量:17

上海高校去年向长三角地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比上年增加55%

校地跨域共建,为新质生产力解题

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正与中国船级社联合开展战略合作,推进碳纤维材料船舶轻量化项目,多项成果在中船等企业应用;他们还引进中航工业飞行器设计团队,成立空天牧奇公司,致力于飞行模拟器研发和生产。 在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超精密光学制造团队走向长三角,为钢轨“测三围”,不仅用在高铁等高速运行的车辆轨道上,也用于地铁等城市轨交系统。

来自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高校向长三角地区输出技术合同的成交金额达47.04亿元,比上一年增加55%;全年合同数达6543项,占沪上各校全部输出技术合同的73%,数量和比例均为近3年最高。

不是复制而是填空补白

技术输出,不是复制粘贴,而是填空补白。 在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组织的一次长三角技术创新交流会上,上理工超精密光学制造团队得知:苏州一家公司对精密振动传感器的高精度测量有迫切需求,而且测量精度必须达到5微米。

虽说国外设备能达到测量精度要求,但进口一台设备往往需要几十万元。 “这样一来,对于企业来说,仅仅测量这一项成本就十分昂贵了。 “上理工光电学院杨海马教授说,企业十分希望找到能够”平替“的测量产品。

国内市场上,能实现精密零件全尺寸快速立体测量并达到这一精度要求的,几乎是“空白”。 超精密光学制造团队和企业经过反反复复几十次沟通,从实现原理到做出样机就花了一年时间。 “精密仪器的测量受很多因素干扰,仅仅做出样机还不行,还要到现场进行反复验証。 “研发团队负责人、上理工光电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大伟说。 结果,通过从实验室到应用场景的转化,设备成本降低了60%—70%。

计算机、控制科学、仪器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为高精密国产仪器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 “结构光多模态快速反演三维检测”技术,对大型构件如钢轨、桥梁预制件、航空发动机叶片等,都能在现场快速进行高精度检测。 目前,这项技术已服务于长三角5家企业,保障长三角高精密加工制造行业发展,累计经济效益超15亿元。

就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同一年,“长三角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在沪成立。 记者了解到,目前联盟成员已有50余家,包括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以及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成员总数近二分之一,已成为联盟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石力量。

支撑当地新质生产力

不仅常来常往,而且驻地落地。 依托高校的学科、人才、技术等优势,搭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地方与高校合作平台,由校地跨域共建研究院成为一种趋势。 在研究院的“选题开题”“破题解题”过程中,新质生产力成为“题干”。

上海大学与绍兴市政府形成共识,坚持“以产养研建院”原则,双方共同建设的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于2020年初春宣告成立。 研究院紧紧围绕当地重点产业方向,在新质生产力中频频点题,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应用研究和产业化。

“紹興研究院是上海大學在外地的第一家研究院。”研究院院長李愛軍教授表示,一體化的目的不只是把外部資源拿給學校來發展,更多的是把學校的資源輸出到地方,並與地方深度融合,達到“1+1>2”的效果。

同時,這家校地共建的研究院也是開放式孵化器與加速器,現已轉化孵化上紹科技及參股公司9家,實現高熵陶瓷、通用飛行器、燃料電池、輕量化復合材料、高溫復合材料等5項科研成果產業化,並且與華為、中環、精工控股、長電、晶盛等40多家上市企業、行業龍頭企業開展項目合作。

長三角高校技術轉移聯盟正持續推動高校在各地建立各類產學研合作平台,不斷加大科技供給。比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滁州市政府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助推校地科研合作和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又如,上海理工大學深入仙居縣,成立上理工仙居醫療器械創新與轉化學院和仙居尚理醫療器械研究所,多次召開校地成果轉化對接會,為仙居推介20余項優秀創新科技成果,協助孵化創業公司10余家,吸引投資3億元。

同一方水土互學互鑒

万里长江东入海,长三角“一方水土”,苏浙沪三地不仅是上下游的邻居,还共同分享蓝色利益。 2015年,连云港委托上海海洋大学编制《江苏海州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申报书》,对40平方公里示范区建设进行了设计和规划,并于同年获批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至2020年,当地建成“两岛一区”——海洋牧场核心区、秦山岛、前三岛等3个海洋牧场区,总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

海洋牧场建设不投饵料,完全靠海洋自然生产力养育海洋生物,不但大大减少因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还通过大型底栖藻类移植和贝类底播,改善近岸富营养化的海域环境、减缓赤潮等海洋环境灾害。 目前,海域内的人工鱼礁投放区形成以中国对虾为主,鱼、蟹、贝为辅的增殖放流新格局,特别是中国花鲈、黑鲷、金乌贼等土著资源得到有效恢复。 2023年,海州湾中国对虾增殖放流回捕率为0.84%,投入产出比达到1:5.4,经济效益良好,并得到广大渔民好评。

朋友圈不分出处、互学互鉴,好办法本地同样有用。 作为同行,上海瑞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也有钢轨测量需求,上门找到上理工超精密光学制造团队。 本来测量以人工为主,用各种标尺,一根长200米钢轨的全参数测量要近1个小时。 经过和企业对接,团队研发的钢轨全廓形三维检测中心大大提高测量效率和测量精度——全参数百米测量只需10分钟左右。 团队研发骨干杨海马教授带着学生,甚至在瑞纽工厂住了近半年时间,进行连续调试,完成现场验証,突破施工瓶颈,贡献“轨道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