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方案”助力我国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来源:宣城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8-08 浏览量:18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近日公布。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长三角地区包括“浙江推进‘四港联动’ 促进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江苏优化大件运输审批流程 持续助力制造业跑出‘加速度’”“安徽推动沪皖同港一体化发展 构建滚装运输江海直达服务体系”等多个案例名列其中。

深化运输结构调整 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

浙江创新搭建“四港”联动智慧云平台,打通班轮、货代、仓库、码头等百余个系统、各类物流数据超1.1万项,提升多式联运订舱效率40%。研发标准化运载单元,设计推出1.8万吨散货、438T集装箱、内河智能64TEU集装箱运输船等江海直达船型,并在7条长江内河航线推广应用。

同时,浙江还创新“铁路单+CIFA提单”双运单模式和“铁路运单+提货码”融资模式,通过对去程班列实施控货,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基于铁路运单的运费贷金融服务。目前,已累计发放运费贷款1500万元。

宁波舟山港探索创新多式联运“一单制”,推出“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全程运输服务产品,率先在“渝甬通道”运营平台中推动中远海、马士基、长荣、赫伯罗特等多家主流船公司签发海铁联运全程运输提单。据了解,目前已有15家主流船公司可签署海铁联运全程提单,为内陆企业减少异地订舱及用箱成本约2500万元。

江苏构建以内河水运为特色的多式联运体系,以江海联运集装箱运输“一单制”为突破口,推广应用海运提单,开辟26条海铁联运线路,实现“铁路箱下水、国外直接返箱”。2023年,江苏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内河集装箱运量保持15%以上增速,吸引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30多个百亿级企业沿干线航道落户。

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 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

江苏推动沿江沿海港口更好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加快高等级通港达园专支线建设,打通干线航道沿线产业园区、港口作业区“最后一公里”,“两纵三横”干线航道基本实现联网贯通,19个港区(作业区)接入铁路专用线,沿海主要港口实现铁路进港全覆盖。

浙江嘉兴建设海河联运一体化智慧平台,利用5G、北斗定位、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全过程数据要素整合,完成智能化生产调度,大幅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嘉兴也同样重视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海河联运驳点深入企业周边或工业园区内部。

安徽发挥长江、江淮运河优势,打造芜湖至上海联盟直达航线,合芜、皖江小支线省内水上穿梭巴士航线,芜湖至上海集装箱中转效率提升1倍,长江、淮河流域企业物流成本分别降低800、1000元/箱。安徽还与上海合作打造芜湖-上海洋山、芜湖-外高桥航线共舱管理模式,通过支线舱位共享、“五定班轮”、点对点靠港、空箱前置等模式,统筹调度芜湖至上海支线货源和运力资源,全面提升长江支线港航服务供给质效。

交通物流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江苏优化大件运输审批流程,将大件运输许可法律文书由24个精简至8个,与公安交警部门的征求沟通时间由3天压缩为实时处理。同时还打造“精准对接+信用赋能”审批新模式,与183家大件生产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络员服务机制,对风电设备、机械设备等大件标准件产品创新实行“信用+远程勘验”核查机制,打造23家“免勘验”标杆企业,实现大件运输车货勘验“零”等待。

安徽为解决商品车出口运力不足问题,积极构建自有运力池,分批投建10艘“7000-9000车位”远洋滚装船舶,建立可靠、稳定、安全的滚装运输体系。在自有船舶建造交付前的运力空缺期,利用租船运营模式开通中国—墨西哥远洋滚装航线,通过减少中转环节、充分整合航运资源,降低单车出口海运费28美元/车,单航次可为出口车企降低物流成本9.8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