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夫:戴庄村的生物多样性农业

来源:句容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 发布时间:2024-05-23 浏览量:60

大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粮食危机发生,我国农业走上了严重依赖石油化工之路,农业产量提高,却带来了面源污染、食品安全等严重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农业发展思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一、生物多样性农业的提出

其实,现行的农业发展模式,除了容易感受到的水、土、大气等非生命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以外,还有人们关注不够的有生命的生物物种大批消亡及其造成的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崩溃问题。

违背生物多样性这一重大自然规律的后果,是农业遭到了严重的毁灭性的打击,威胁到了人类生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业一定要重新回到遵循生物多样性自然规律上来,真正走高水平的绿色发展道路。

所以,不是应急保护珍稀生物,还必须在面广量大的农村农业地域范围,加大保护、培育、利用生物多样性力度,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结合,尽快改善被破坏得几近崩溃的农业生态系统残留,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功能性、稳定性和抗御灾害的韧性,重建新的优质农业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优质生存环境和丰富的精神、物质生态产品,实现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总书记2020年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提出: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我们提出生物多样性农业这个概念。具体来讲,以适当规模的区域空间范围(比如一个象征村)为单元,以保护、培育、利用生物多样性,修复、改善、重建新的优质农业生系统,作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重要手段,走高水平的绿色发展道路。

事实上,中华民族有万年左右的传统农耕文明,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十分重视保护、培育、利用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如多元化农业,选用适应性强的物种(品种),种植与养殖结合,用地与养地结合,适应农时的健康种养技术等……生物多样性农业赓续中华农耕文明传统,组合现代文明科技创新的绿色先进生产力手段,传承与创新结合。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是,如何与当代迅猛发展的尖端技术如生物工程、信息、智能技术、大数据应用等融合,叠加创造更强大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中国式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新途径,给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的先进科技支撑。

二、生物多样性农业,践行大食物观,确保粮食安全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样化食物供给体系。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推出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可以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这些都是赓续中华农耕文明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措施。

(一)实践表现

戴庄村10多年来,引进30多种适应当地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新物种及品种,如中华蜂、泥蜂、水花生叶甲、具有很强诱集天敌功能的蛇床子草、短稳杆菌、土着菌等。

最典型的是水稻,从日本引进优质水稻品种越光,生育期短,省肥、省水、省工、省本,容易做到不用化肥、农药;容易做到地力递增;容易做到调节茬口,非常适合生物多样性农业有机栽培。品质优、亩产低但效益高。亩产600~700斤,亩纯收入达到2000多元。近年我们又研发再生栽培技术,全年两茬收获,亩产近千斤,亩纯收入能达到3000元以上。

戴庄村2500亩水稻田,采用了种地养地结合的综合措施,土壤有机质含量从十多年前的10/公斤提高到20/公斤,田间随意挖掘可以见到蚯蚓,开发地产醋糟作堆肥、饲料、发酵床垫料等,取得了较低成本快速改良土壤的经验。未来将继续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一旦需要及时改换超高产品种,大幅度提高水稻亩产,藏粮于地,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除戴庄村外,蒋巷村也是一个典型。通过发展生物多样化农业,实现连续五年有机栽培亩产900公斤左右,虽然少种了小麦,但是每年有较大数量的畜牧养殖,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同时,丘陵地区南京六合秦邦有机农场通过农牧种养结合,2023年实现了有机栽培南粳46亩产1056斤,做到了粮食高产和绿色发展双赢。由此不难看出,怎样通过农业高效来提高农民务农积极性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原因分析

生物多样性给土壤带来了旺盛的自然生命力,有机质、养分含量及有益微生物种群大幅增加,土壤成为农民自己的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工厂,源源不断的向农作物全面提供较多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还能增强农作物免疫抗病能力,确保了生态农产品优质高产,确保农民收益,这是化肥农药无法做到的(产生农作物隐性饥饿)。同时,土壤疏松度、保肥、储碳能力的大幅提高,又为丘陵地区农机化和不用农药化肥、大幅减少碳排放创造了很好条件。

三、生物多样性农业控制病虫害

生物多样性农业能大幅度减少甚至停用农药化肥,解决我国农业严重依赖农药化肥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及物种灭绝、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崩溃问题。

随着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农业生态系统中生产力较高的或者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强的物种(品种)会增多,按优胜劣汰自然进化法则物种相生相克的结果,物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会使整个生态系统组成与功能越来越趋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

戴庄村在停止使用农药后,通过自然恢复与人工培育,稻田各类小动物种类和很多种群的个体数量显著增加,不到十年时间,稻田小动物物种数量达到130种左右,比邻村常规种植稻田20种高出6倍以上。2023年调查,稻田小动物物种已增加到了145种,相当于云南西双版纳和日本丘陵山区的国际先进水平。相应的戴庄稻田已经大面积16年不用农药(包括生物农药),没有出现严重病虫危害,10多年来有机认证 57种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无一超标。

四、生物多样性农业适合大国小农国情

我国宜农地区人口稠密,人多地少的大国小农国情,决定了我国大多数地方不能像西方国家大量依靠农药、化肥,搞大规模单一种养,历史上长期都是小农家庭经营。新中国成立后,探索一大二公人民公社没能成功,改革开放农村破题,恢复家庭经营,实践结果粮食产量有了提高,但是家庭经营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规模经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尚未得以妥善解决。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发展集体经济,强调了在家庭经营基础上推广适合国情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

与之相对应,生物多样性农业继承中华农耕文化传统,适合小农户操作,比如农牧结合、农渔结合,种绿肥、积粪肥等,但是生物多样性农业又必须要有相当规模空间来展开,否则无法实现它的生态效应和规模效益。因此,在小农户基础上联合起来办合作社,既能发挥小农户精耕细作有效率的优越性,又能解决小农户不容易做到的如农田改造、地力培养,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联合销售等适应机械化、规模化、市场化的问题,所以当前我国推行的发展集体经济,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与生物多样性农业的推广应用,可以很好的吻合。

戴庄村的实践表明,由党支部书记任理事长、全体村民参加的社区型农民合作社,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合作社法》办社,公平、公正分配联合销售的收益,联合起来搞生物多样性农业,搞适度规模,有利发展集体经济,有利农民共同富裕,适合当前我国国情。生物多样性发展模式能够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从源头上为农业及食品全产业链、全供应链走上优质、高效、安全、节能、低碳、环保、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条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国家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缺乏自主务农积极性的问题,解决当前很多地方的被动局面。建议在此试点的基础上,现在长江中下游,特别是长三角,因地制宜的逐步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