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最大的二氧化碳 (CO2) 排放国,占全球 CO2 排放总量的近三分之一(IEA,2020 年)。根据《巴黎协定》,中国承诺到2030年将碳强度比2005年的水平降低65%(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2020年,中国进一步宣布了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意图(Pike,202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据估计,中国将需要大约14万亿美元的投资(CPI,2020b)。
考虑到中国国内金融部门的规模、海外投资活动以及外国对中国投资的强劲需求,中国金融业的变化具有全球性影响。中国的金融业是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金融业之一。例如,就筹集的资金总额而言,上海证券交易所预计将位居全球前三名,而中国四大银行——“四大”1——是全球最大的银行。此外,中国提供了大量外国投资,特别是在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下,该倡议在未来十年内为 126 个国家的外国基础设施投入 1 万亿美元。
为了让中国实现其气候目标,金融部门需要适应(重新)将投资流向所有经济部门的绿色化目标。中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到需要制定绿色投资指南,并对绿色经济活动的定义进行定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CBIRC)于2012年通过了《绿色信贷指引》,为中国21家最大的商业银行提供了绿色活动的定义。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国实施了一系列金融部门改革,以缓解绿色资金流动(CPI,2021)。因此,中国迅速扩大了绿色金融的规模。与此同时,中国也是高排放资产的最大资助者之一。2016 年至 2019 年间,仅中国“四大”就为化石燃料行业贡献了 2400 亿美元,其中 1060 亿美元用于煤炭开采和煤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