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世界何去何从 中国发挥作用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8-05-30 浏览量:17

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5月20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银泰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互塑和推动--改革开放与全球化的新未来”为主题,80位CCG理事、学者专家以及政商学界精英代表深入研讨。

二战以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正面临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挑战,全球化过去积累的问题在民粹主义驱动的国家政治全面爆发,从全球自由贸易到环境治理,现有全球化秩序是否有革新和修复能力,继续支撑高度相互依赖的世界?中国为动荡中的全球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中美贸易争端下的两国如何能继续有序相处?在大国摩擦上升时期,中国方案需要更审慎吗?中国方案如何被世界接受并成功转化为全球治理?郑永年、时殷弘、杨锐、滕建群、陈文玲、陈永龙、何申权、林小华、黄剑辉、刘亚伟、苏浩、滕绍骏、屠新泉、王直、查道炯、周强武大咖云集,精彩纷呈。

论坛五以“全球化新秩序--中国可以为世界做什么?”为主题展开大圆桌研讨,十多位专家学者探讨了现有全球化秩序是否有能力自我革新和修复,中国如何为动荡中的全球政治经济提出审慎的解决方案,中国方案如何被世界接受并成功转化为全球治理等一系列问题。CGTN主持人、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杨锐担任本场论坛主持。

CCG学术委员会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贸易战不可怕,但要避免走向冷战

我认为这次中美贸易冲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贸易战,而是技术冷战,即使贸易战以后不打了,美国的目的也已完全达到。如今不仅是美国,整个西方都对中国高度警戒。以后高科技方面的发展,中国的情况会更艰难。

近年来整个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地缘政治也存在波动,且短期之内不会有很强的秩序感。但我觉得中国也不用怕,毕竟美国本身也面临三个利益不一致:美国行政当局和华尔街的不一致,美国国家内不同利益集团的不一致,美国和西方的不一致,这都需要我们聪明、理性的回应。中美博弈才刚刚开始,如果仅仅限于贸易战没有问题,中国也可以打。但假如处理不当滑向真正的冷战,走上冷战的美国军人的逻辑,才将是糟糕的结果。

CCG学术委员会专家、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时殷弘

不要盲目乐观,全球化的社会基础值得警惕

近来的贸易战反映出,我们认为会对我们有利的开放的国际秩序,却正在失去西方国家的社会基础。中国对全球化是很有贡献的,全球化的社会基础与选民基础也值得注意,即关注西方选民如何看待全球化。

在贸易顺差、市场准入和国家控制等方面,中国长期忽视了西方的不满,多年来一直没有进步,使得当下缓解贸易矛盾,恢复自由全球化需要极大成本。

特朗普的战略越来越清楚,基本上就是先采取空前高压,然后做出少量让步争取谈判筹码,最后在谈判中保证利益最大化。我们在应对过程中要明确哪里能让,哪里不能让。在贸易顺差和市场准入上,中国都可以让步,但在国家控制方面一定不会让步。

CGTN主持人、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杨锐

21世纪中国方案建构全球新制度

“全球化新秩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新的语境当中又有了新的属性。当前美国制度下的全球安全被特朗普的优先主义所挑战,习主席提到中国应该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变成引领者。另外关于全球化解读的争论,不是去全球化、逆全球化,而是重新格式化,这涉及到中美之间的道路之争、规则之争、话语权之争和秩序之争。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后,经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到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新自由主义的衰弱,进入一个后西方、后美国的时代。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验证引领世界财富与影响力由西向东转移,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等等,中国的软实力是否能够被世界接受,将取决于中国国内政治的发展。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兼军控与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

中美摩擦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契机

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2012年开始可以看到党对于核心价值的重视,这是一次全面且彻底的改革契机。今天早上看到一个驻京外国代表团的调查,认为40%的驻京记者感觉很不舒服,因为限制太多,但是这是中国社会重要改革一环,过去给的自由太多了,现在这种转型会对中美关系带来很大的影响。另外,从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来看,这不仅是贸易之间的对抗,也是美国视中国与俄罗斯为未来主要竞争对手的表现,所以如果美国邀请中国参与到比赛当中,中国也不妨将它视为一种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契机。中美贸易摩擦肯定会持续下去,从中国角度可以有三大优势:第一中国的领导力强;第二我们各个职能不能协调一致;最后中国人民一呼百应,人民支持政府的政策。尽管这场战役不是史诗级般的,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遏制美国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做法。

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

世界何去何从中国发挥作用

全球现在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集中在五大问题:世界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前进还是后退?是单边还是双边?是霸道还是王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把一国利益凌驾在全球利益及他国利益之上?

中国为全球化能做什么?可用九个字来概括:“稳定锚”。中国是和平的“稳定之锚”,也是“发展之锚”,还是世界秩序和规则的“稳定之锚”。“永动机”。面向21世纪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制造业的业态、新的服务业态、新的贸易形态,并且提出了中国的方案、中国的理论、中国的主张,也创造了中国的经验。“思想者”。现在中国跨越了从一国利益出发来思考问题,中国作为思想的提供者,走在世界前面,这也是为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太平洋国际交流基金会前秘书长、中国前驻以色利大使陈永龙

中美关系不可或缺和世界秩序紧密相连

关于耶路撒冷使馆的问题,特朗普唯恐天下不乱。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慢慢地再稍微缓和一下。关于中东,也反映出美国的力量没有下降,但是其影响力下降了。他迁馆到耶路撒冷,响应者不只是一两个,但还是寥寥无几。

特朗普想让美国再次伟大,让美国继续伟大,而我们习主席是让中国再开放,这两句话有着内在联系。中美两国跟全球化的关系是非常内在的,中国发展到今天,世界发展到今天,中美关系和世界秩序是紧密相关联的问题。所以美国再伟大,中国再开放是连着北京和华盛顿的,中美关系对中国和美国自己来讲,对全球来讲是一对不可或缺的关系,不能说最重要,是不可或缺。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丁一凡

以点带面发展“一带一路”  推行“中国版全球化”

第一,在美国“退群”的时代,中国要继续推行“中国版全球化”,更多维护多边体系、多边规则、多边制度,这要克服中国的民粹主义声音,看到其利益所在。

第二,利用好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的吸引力,这是推行全球化的重要方向,并培养中国市场的依赖能力,培养中国的游说团体。

第三,中国为全球化提供了投资能力、发展能力和发展模式,“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着中国版全球化。发展“一带一路”,需要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渐推广,有条不紊地推进,从而获得更多支持。

《环球时报》编委何申权

中国承担更多全球责任要兼顾维护国家利益

中国过去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主要是中国人艰苦奋斗、忍辱负重,抓住机会,找准分工,发挥了自身优势。而西方国家则认为中国人通过各种不光彩的手段才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

中国要推行全球化,但并非要做国际社会的“活雷锋”。

国际普遍期待中国成为全球化的守护者、为全球化做出回报,这值得探讨。一些舆论认为一些国家有一点自私的诉求就是反全球化,这未必正确。全球化更是竞争的全球化,美国总统特朗普以美国利益优先,是一种竞争全球化的表现。全球化互通有无、互相借鉴,中国国力增强,全球利益增多,应该承担更多的全球责任,但同时要兼顾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教授黄剑辉

讲述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是对全球最大的贡献

我认为讲清楚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就是中国对全球最大的贡献。仅仅40年的时间,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了81.9倍,人均增长了55倍,全世界人民都希望知道中国如何在40年内取得如此成就。

我们最近撰写了一篇研究报告,有关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学原理、启示与借鉴,既对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跟世界各国的对比进行了分析,也对这40年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同时,对国内外学者的解释进行了梳理。新供给经济学对此进行了独立的分析,其中构建了一个新的基于生产力竞争力宏观框架,把外需和内需放在一起来考虑。内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外需就是世界梦。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从19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这19个方面里面,比如打造强有力的各级政府,还有进行总体的战略规划,我们国家是有规划和目标的。还有科教兴国,这些方面都是可以借鉴的。

CCG学术委员会专家,加拿大怀亚逊大学教授林小华

中国应与欧洲合作建立大陆系,与美竞争

最近中国和加拿大自由贸易谈判搁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加拿大对于世界所谓的新经济格局,特别是美国主导的经济秩序不太明确,所以在等待中美贸易谈判结果。

在一个人类共同体之前有两个利益共同体的存在,一是海洋系,从美国出发到欧洲,二是大陆系,从中国出发到欧洲。两个共同体的存在是因为有三个关系:竞争、合作、竞合关系。欧洲跟美国经济上有很多重叠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属于竞合关系。中国跟美国的关系本来是可以是一个竞合关系,但美国现在选择了竞争,所以这有可能是不可逆转的关系。欧洲跟中国的关系撇开政治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合作关系。但从资本市场的关联性来看,实际上这两个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

中国在一带一路提议下提供了很多公共产品,但一带一路的建设不是最终目的,它是整个形成大陆系的一个过程。如果在未来可以认为两个利益共同体的存在,那么中国应该争取跟欧洲的合作,把大陆系做好,跟美国保持一个不得不竞争的关系。

CCG学术委员会专家、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

东西融合即中国贡献,中美经济高度相互依赖

近来国内对贸易战的激烈讨论反映出当下中国有民意分裂的危险,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把东西方文化融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并且释放出巨大能量是中国对人类做出的重大贡献。

我们中国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不必过分悲观,叙利亚、利比亚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在中国的。

中美两国经济现在高度互相依赖,双方命运已经紧密地连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尽管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经济很好,但贸易摩擦爆发后,美国股市也直线往下掉,美国经济也受到很大冲击。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苏浩

文明回归本质新的世界要走向大陆

冷战之后国际社会呈现出一个不正常的状态,即两极对抗与意识形态尖锐的对比。西方世界的控制导致世界失衡,现在可能要进入下一个再平衡的世界。过去我们太常强调地缘政治,用一种权力的观点来解读地区发展,我个人去年有一篇文章提出“地缘文明”,大国基于特定文化与文明而建构,一定程度上回归文明本质,也就是一种新的常态世界的出现。另外我也提过一个概念“新大陆世代的来临”,过去我们认为控制海洋就控制世界,这是西方逻辑,但是人类文明起于大陆,因此新的世界又要走向大陆。我认为目前美国也有想要走向常态的趋势,但是因为美国自身大陆的空虚,导致美国全球化实力扩张时,国内实力反而弱化,也就是为何特朗普要提出America First来建构美国权力基础。

CCG常务理事、美中公共事务协会执行会长滕绍骏

中国要有勇气承担发达国家的身份与地位  中国方案要被世界接受

二战后的新秩序是美国来执行的,但是并没有很成功,所以现在这个责任就落到了中国身上。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世界新的标准,这个标准建立之后,关键词是世界,而不是标准,就是要全球性的。中国开放的地方,也可以要求别的国家开放,中国不开放的地方,不可能要求别的国家开放,别的国家也不可能来开放。但是,越是开放的国家筹码越多。另外就是中国要有勇气去承担发达国家的身份与地位。

现在是一个新的时间点来探讨自由和民主这两个定义,现在的自由民主是二战之后西方国家的定义,我们要探讨有没有比自由和民主更高的领域,这个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方案如何被世界接受,并成功转为全球化。要能够接受的话,我们要从中国的特色到全球化,如果你说一个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只是一个便民性的东西,如果中国要作为一个全球的领导,所有的东西都不要把“中国特色”这几个字加进去,小康社会就是小康社会,是一个全球性的定义。我们要做一个全球化的话,所有东西都不只是中国特别的,而是全世界大家都有共同的方面。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教授屠新泉

中国需要维护WTO并且进一步扩大开放

我主要谈几个关于中国和WTO关系的观点。第一,中国没有明显违反WTO规则,而是美国因为WTO无法约束中国而试图打破和超出WTO规则来敲打和制约中国。第二,我认为,基于现有的发展水平,原先中国的入世承诺是不够开放的。在有些领域,我们缺少一些足够的开放程度,尤其缺乏全局性,制度性的变革。第三,我认为中国还是应该坚定支持WTO,因为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对中国是最有利的。第四,中国应该跟其他国家合作维护WTO的基础作用。第五,中国需要做好更大程度让利的心理和制度准备。第六,市场开放不能只针对美国,不能仅仅因为美国的压迫让步,对其他成员也要让步。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教授、海外院长王直

全球制造经济实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或者世界大同是一个政治愿景,它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这要和这个时代结合起来,我们不要误读这个时代的特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全在自己国家生产。一个13亿人的大国,全靠外面也不行。国家安全和自给自足怎么平衡?这个时代是一个世界制造的时代,全球价值链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在全球制造经济实体之上的,是一个上层建筑。

中国要做成世界工厂,就要开放中间产品和制造业设备的进口,应该零关税。中国要做好世界市场,中国能够和平发展很重要一点就是大幅度的开放,跟外商共享利益,你好我也好,有钱大家赚。所以要跟发达国家及世界其他国家结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够做到中国发展的外部保证。

CCG学术委员会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

中国更加开放让世界能在中国找到发展机会

首先我们应认清全球化。参与全球化就是要参与竞争,并非是殖民主义或其他原因导致了全球不平衡。如果中国以“别国反全球化,中国拥护全球化”的思维来与国际对话,产生的敌意会变大。国家间交往的6大实力,宗教或文化、军事、财力、技术、市场、道义。中国不能只自认是全球化的维护者,美国是全球化的绊脚石。

中美关系紧张时,尽管国际社会了解贸易顺差的原因,却没有国家在舆论上为中国辩解、同情中国,这为一些国家的政治运作产生空间,也给中国带来“如何与世界打交道”的困惑。

中国未来要更加开放,不是因为外部压力,而是要让全世界都能在中国找到其发展机会,这是中国的真正力量。

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主任周强武

中美谈判可以达成双赢结果

中国目前处的国际环境出现了一个很不乐观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应该采取何种姿态,我认为,首先,应该要尊重现行的国际秩序与规则,这套制度在二战后由美国主导建立,但是中国也是受益方,例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为中国引进大量新的技术和理念;第二,当前的制度需要改进与完善,在多边机制效力出现问题,也有很多是政治化的结果;第三善用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例如中国全程参与亚投行的建立,可以敦促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第四,在多边机制中权责一致的重要性,中国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包括财政贡献。最后谈到中美贸易摩擦当中,美国在每一轮谈判都是有很多诉求,虽然看似并不乐观,但是14轮谈判,每次都能拿出200个清单,中美谈判还是可以达成一个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