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2017:世界经济将在颠簸和纠结中前行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7-11-16 浏览量:15

来源:《经济要参》

一、2017年世界经济各种矛盾交织并存

刚刚过去的2016年,世界风云变幻,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双双新低,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外交格局进一步演化,世界经济增长形势不容乐观,各种矛盾仍将交织并存。

(一)经济低增长与贸易低增长并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7年1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4%。发达经济体为1.9%,其中美国为2.3%,欧元区为1.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为4.5%。2012年10月至今,IMF共进行了18次增长预期调整,其中增速调降为14次,从经济发展的实际看,全球经济增速呈现阶段波动、总体下降的趋势,全球经济增速从2010年的5.43%下降至2013年的3.28%,2014年出现微弱回升后,继续下滑。经合组织发布的报告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3%,美国经济增长2.1%,欧元区经济增长1.4%,日本经济增长0.7%。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增长6.2%,印度7.5%,巴西增长0.3%。受“脱欧”的影响,英国增长率仅为1.0%。在全球经济增长仍持续8年低速态势的同时,全球贸易增速也持续低迷,已经连续五年低于全球经济增速,更是大大低于2008年之前全球贸易增长7%的速度。WTO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量增速预计在1.8%-3.1%之间。可见,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疲弱交织并存,随着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回暖,世界贸易增长也有望好转。

(二)低利率与低通胀并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全球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基本都实行了宽松货币政策,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蔓延。全球竞相货币贬值导致了全球低利率乃至负利率蔓延,危机以前全球利率在8%左右,之后一路下降,直到2016年全球利率为负,这是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水平都处于低位。2016年12月美国升息之后,联邦目标利率从0.25-0.5%升至0.5-0.75%,但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2016年欧盟扩大了宽松货币政策规模和范围,2017年维持低利率(再融资利率为零)不变,英国央行利率也将维持在0.25%的低水平上。2016年11月1日,日本央行公布了最新的利率决议,维持当前货币政策不变,维持对超额准备金-0.1%的利率,维持将10年期国债的利率控制在0.0%附近的利率曲线管理政策,维持每年新增900亿日元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日本不动产投资信托(J-REIT)的资产购买规模。在低利率的同时,低通胀相伴而行。2016年全球15个国家为通缩,30多个国家通货膨胀低于1%,大部分国家和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低于2%的预期。最近几个月,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发达经济体总体通胀率已经上扬,但核心通胀率仍基本保持不变,普遍低于通胀目标。受去产能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中国的通胀水平也出现微弱上升。

(三)美元升值与非美货币贬值并存

随着美国退出QE,美元开始走向上升通道,2017年美元指数将保持强势,美元汇率处于上升通道。高盛预计,未来12个月,美元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贸易加权汇率上涨约7%。美联储一般都会夸大加息次数来对抗投机。每当美联储发布美元升息或降息的消息,都会导致世界经济的微澜。2015年12月,美联储曾经预计,2016年将会加息4次,但结果2016年只加息1次。2016年12月15日,美联储在年度最后一次公开市场会议(FOMC)上决定加息25个基点,并暗示2017年或有3次加息过程。特朗普当选以后,国际市场对美元升值预期增强,预计2017年美元利率水平将出现多次、小幅、快速上升,其后2018年和今后若干年由于美国的经常账户迅速赤字恶化,美元会走低,所以美元面临2017年先强2018年之后走低的巨大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世界非美元货币纷纷贬值,据统计,过去18个月欧元贬值20%,日元贬值30%,巴西雷亚尔贬值60%,俄罗斯卢布贬值近80%。2016年全年人民币中间价贬值6.83%,2017年将继续温和小幅贬值态势。日元2017年对美元贬值10%左右。欧元2016年对美元贬值5%,2017年将会跌至1∶1.02。美元升值与非美货币贬值仍将并存。

(四)高债务与高杠杆并存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债务风险不断增加。据IMF的预测,2017年全球债务总量将继续上升至67.31万亿美元,相当于同期3.5个美国的经济量,或5.4个中国的经济量。2016年全球政府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84.05%,这一水平不仅远高于60%警戒线,也高于2008-2015年的均值(71.89%)。IMF预计,2017年全球政府债务占比将上升到84.63%。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2016财年美国政府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美国政府总负债为22.8万亿美元。如果特朗普上台后实施减税和扩大财政支出政策,势必继续加大债务规模。日本债务占GDP占比重240%,欧盟平均占95%,希腊、意大利等仍面临国家债务危机。私人部门负债约近100万亿美元。自2008年以来,美欧中日英五大经济体中,除了中国企业部门债务在2009年以来仍持续猛增之外,其余四家经济体私人部门债务已经降低,但这是以恶化政府部门负债为代价的。2017年美国的财政赤字可能会突破4%,美国的经常账户也突破4%,将回到2008年危机以前的双赤字。中国企业债务风险正在集聚,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总体债务占GDP的比重为249%。高债务和高杠杆并存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

(五)更高标准贸易规则与非理性贸易保护主义并存

奥巴马执政时期大力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与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等三大谈判,其实质是为了重构国际贸易新规则,执掌贸易规则的主导权。尽管特朗普反对TPP,但并不表示贸易规则之争已结束,而表明在更高标准贸易规则之争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加剧。特朗普赢在其百日新政中提出7条保护工人的措施中,前4条都与贸易保护主义相关。在世界经济形势低迷、经济增长动力缺乏的情况下,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竞争与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交织并存,将可能会给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带来巨大挑战。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在就职演讲中重申“每一个关于贸易、税收、移民、外交的决定都是为美国工人和家庭利益做出的,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国家不受其他国家的破坏,他们生产了本属于我们的商品,偷走了本来要投资在我们国土的公司,毁掉了我们的工作机会”,同日,白宫网站公布的美国未来经济政策目标,包括未来10年内新增2500万个就业岗位、推动经济实现4%的年增长、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就北美自贸协定重新谈判等,这些都延续了特朗普在竞选期间的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随着特朗普时代美国贸易政策的转变和其他国家民粹主义、孤立主义浪潮持续发酵,贸易保护主义还会持续升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贸易救济措施直接针对中国。据商务部统计,自1995年WTO成立以来,共有48个成员国对中国发起各类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共1149起,占全球同类案件总数的32%,中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涉案损失每年高达数百亿美元。可见,贸易保护主义将给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带来巨大挑战。IMF经济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如取消现有关税会使生产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从日本的0.3%到韩国的7%不等。

(六)新一轮结构性改革与新一轮产业转移并存

2017年世界主要国家仍然在推进结构性改革道路上行进,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加速发展。将突出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业原材料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转移向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具有成本优势的地区转移。据非盟统计,非洲国家人均月工资为154美元,印度尼西亚的人均月工资为100-150美元。随着向低成本国家转移,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据统计,2016年前8个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和日本进口市场份额比2015年同期分别下降1.4个和2.6个百分点,而同期越南产品在美、日进口市场份额分别上升0.7和1.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2017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高端制造业将回流欧美。特朗普执政后的减税等政策,将使得美国的低土地成本、低能源价格、低税负和低运营成本更加显现,加快制造业回流速度。目前惠而浦、福特汽车等部分制造业组装业务都已部分迁回美国。据美国“回流倡议”机构2016年4月统计,自2010年2月以来,回流企业和外国投资共在美国国内创造了24.9万个新工作机会,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回流美国企业中,60%是从中国回流的。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近期发布的《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力排名第一,美国位居第二;未来5年内,中国将被美国超过。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也认为,在不计算交通成本的情况下,美国制造业与中国制造业在工资和能源等成本上差距已从10年前的14%缩小至现在不足5%,到2018年,美国制造业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

(七)逆全球化思潮与全球化内在动力增长并存

当前,以英国脱欧和特朗普赢得总统大选为代表的逆全球化思潮持续发酵,2017年,法国、意大利、德国、伊朗等都面临大选,土耳其将要修宪,这些国家的不确定性上升。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和荷兰“反欧派”自由进步党在民调中领先;意大利总理伦齐辞职后,新一届政府正面临来自民粹主义势力“五星运动”党的挑战;在2016年12月4日的奥地利总统选举中,极右翼政党自由党候选人霍费尔尽管最终落败,但却赢得了超过46%的选票。在民粹主义抬头和逆全球化趋势背景下,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等多重挑战,使欧洲一些国家极右思想和主张有了更大的市场,民粹主义风行,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欧洲经济的复苏。据摩根史丹利预测,2017年英国“软脱欧”将导致GDP下降0.7%,“硬脱欧”将导致GDP下降2个百分点。标准普尔预测,2017年欧元区GDP将由于英国脱欧下降0.8个百分点。

与之相反,2017年全球化正在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与互联网革命的结合,导致了世界经济形态、经济表征与产业链接方式产生重大变化。互联互通带来的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革命,超越了自然和政治地理边界,未来世界正步入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主导下的互联互通新体系。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关于《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所言,“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当前全球化进程中的不足,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八)绝对贫困人口下降与相对贫困人口增加并存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绝对贫困线以下人口不断下降。按照世界银行2015年最新国际贫困线,即每人每天1.9美元的标准,2015年全球贫困人口下降至7亿,占全球人口的比重下降至9.6%,这一趋势在2016年、2017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不会改变。中国是对全球减贫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但全球贫困依然严峻。据估计,全球仍有近20亿人口每天生活不足3.  10美元,而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更是超过了36%。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减贫取得成效的同时,发达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社会民众获得感普遍下降,造成社会撕裂加剧。据美国新经济联盟2016年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占有了全国40%的财富,而80%人口仅拥有大约7%的财富。这1%人口与中产阶级之间的平均财富差距超过20倍以上。近年来欧洲经济持续低迷激化了社会矛盾,难民潮问题更是使欧洲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矛盾交织在一起,给经济增长带来难题。

二、2017年世界经济有可能将出现几个拐点

(一)世界经济抑或驶出浅水域,渐次走向复苏

IMF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为3.4%,2018年为3.6%。整体形势逐年好转,世界经济抑或从浅水域驶出来,渐次走向复苏。

首先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形势有望好转。IMF1月预计2017年美国增长2.3%,比2016年上升0.7个百分点。基于特朗普上任及其可能采取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法国巴黎银行(BNPP)已大幅上修了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将2017年和2018年美国经济增速分别上修至2.4%和2.9%。最新的美国领先经济指标也表明经济活动动能增强,美国房地产市场领先指标,住宅开工许可数领先住宅开工数;劳动力市场领先指标,临时就业人数同比增幅自2016年5月触底后一直稳步增长。日本经济也要好于2016年,IMF预计2017年日本经济增长0.8%,比去年提升0.3个百分比。欧洲方面,IMF预计2017年欧元区经济增长1.6%。尽管英国受脱欧影响可能会恶化。

其次,新兴经济体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IMF预计2017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为4.5%,2018年上升至4.8%。其中,印度和中国经济仍将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IMF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6.5%,比去年10月份预测上升0.3个百分点,2018年经济增长6.0%;2017年印度经济增长7.2%,2018年增长7.7%。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有望扭转颓势,走向复苏。IMF预计俄罗斯经济增长将从2016年的-0.8%上升至2017年1.1%,2018年预计增长1.2%。巴西经济增长将从-3.5%上升至2017年的0.2%,2018年预计为1.5%。部分传统低收入国家增长前景较为明朗,IMF预计2016年增长3.7%,2017年增长4.7%,2018继续上升至5.4%,有望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新空间。

(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抑或从竞争性宽松走向集体性内敛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先后经历了竞争性贬值货币政策阶段和货币政策分化阶段,从今明两年甚至更长的历史时期看,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可能走向集体性内敛。2014年10月底,美联储宣布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的较低水平不变。2015年12月,美联储启动10年来的首次加息,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收紧。2016年12月美国再次加息。从今明两年看,新总统特朗普主张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减税在内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收紧。美联储官员预测2017年美元将加息3次。2016年12月,欧洲央行宣布缩减QE计划下的每月债券购买量,将原计划于2017年3月结束的每月购买800亿欧元(合860亿美元)的QE计划至少延长至2017年12月,但QE规模缩减至每月购买600亿欧元。受美国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影响,日本货币政策抑或走向收紧。因为日本货币政策与美元货币政策的分化会可能导致日本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货币贬值,日本债券和外国债券之间的收益率差越大,日本资金外流加大,从而给日元带来进一步的压力。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突出“中性”,表明2017年我国货币政策会偏内敛。

随着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和中国等货币政策走向内敛,全球货币政策极有可能从原来的分化转向集体性内敛。

(三)全球贸易抑或从持续性收缩转向逐步回暖

一是跨境电子商务正向E国际贸易方向发展,并将成为下一代主要贸易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演进,催生出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发展新业态和新模式,其便捷性、数字化和全产业链等属性带来了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根据2016年11月美国PayPal和Ipsos联合发布了《第三届全球跨境贸易报告》显示,过去两年,PayPal的跨境贸易额由2014年第三季度的140亿美元上升到了2016年第三季度的190亿美元,增长了38%。PayPal的移动支付额也比去年增长了56%。我国跨境电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和在我国外贸交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2010年为1.3万亿元,占当前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2012年已达到2.3万亿元,占当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9%,2013年超过3万亿元,2015年为4.8万亿,占当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19%,2016年有望达到6.5万亿元,占当年外贸进出口总额比重继续上升。根据阿里巴巴研究院研究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12万亿元,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约37.6%。可见,跨境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将推动跨境电子商务正向E国际贸易方向发展,并成为下一代主要贸易方式和全球贸易增长新动能。

二是美国制造业的回流将改变美国贸易状况,拉动世界贸易增长。金融危机后,美国推出“重振制造业计划”,高端制造业正向美国回流,特别是新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有关基础设施、保护工人的措施、减税政策等也会促使高端制造业回归美国,新一轮产业转移回流美国,如是,美国经常项目下贸易逆差有望改善,拉动世界贸易增长。

三是中国“一带一路”将拓展全球外贸增长新空间。“一带一路”将是新时期下众多国家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走出经济低迷,走向经济复苏和繁荣的光明之路,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将拓展全球外贸增长新空间。据统计,据统计,2013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0405亿美元,同比增长7.8%,2014年上升到11204亿美元,同比增长7.1%。尽管受整体外贸增速下降影响,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双边贸易总额下滑至9955亿美元,2016年1-11月,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为8489亿美元,继续下滑,但仍要好于我国整体外贸形势,且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占同期我国外贸总额的25.7%。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速明显好于我国整体贸易增长,我国整体贸易增长好于全球贸易状况,因此,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全球贸易增长空间有望拓展。

(四)全球经济持续通缩状态抑或转向温和通胀

伴随着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近年来全球经济陷入持续通缩状态,2016年下半年开始,通胀开始重新主导市场,美元指数持续高涨。2016年11月特朗普意外胜出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美国通胀预期更加升温。2016年12月,美国一项普遍的通胀指标两年半来首次突破2%。另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18日报道,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1%,为2014年6月以来的最大同比涨幅。美国2016年12月ISM制造业指数54.7,远超53.7的预期水平,表明美国制造业继续扩张。最新公布的中国2016年12月财新综合PMI从52.9跃升至53.5,创45个月新高,制造业成本为2013年3月以来最明显升幅。欧洲方面,2016年12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升至逾五年来最高,终值为54.9,订单方面也呈增加态势。而法国、德国和欧元区通胀数据都出现大幅走高。德国2016年12月CPI同比初值1.7%,创下2013年以来最高水平。欧元区2016年12月CPI跳升至1.1%,创三年新高。进入2017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数据继续支持通胀预期的升温。据国际金融报报道,2017年1月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胀预期高于前值,1月中国CPI和PPI预期同比分别增长2.4%和6.5%,高于前值2.1%和5.5%;美国1月CPI同比增长2.4%,高于前值2.1%;德国1月CPI同比终值增长1.9%;英国1月CPI同比增长1.9%,高于前值1.6%。法国外贸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对未来全球通胀走向预期认为,除日本之外,2017年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从0.2%增长到1.5%,美国从1.2%增长到2.7%,因英镑的下跌,英国的通胀预计在3%-4%,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全球正在从持续通缩状态转向温和通胀。

(五)大宗商品价格抑或从阶梯式下降转向阶梯式上升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从2011年开始大宗商品价格也持续低迷,并呈现阶梯式下跌态势。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在宽幅震荡中逐步企稳。代表全球大宗商品一揽子组合表现的高盛商品指数(GSCI)、彭博大宗商品指数(BCOM)、路透商品指数(CRB)等均节节走高。高盛商品指数从2016年初的309点上涨到12月3日的386点,整体价格上涨近25%,彭博指数上涨近13%,路透商品指数上涨近10%。从今明两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看,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从止跌回升。这主要是因为:

一是全球经济有望回暖转好。美国、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中国和印度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俄罗斯,巴西等走出衰退。

二是基础设施投资加快。特朗普提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国一直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也在加快等等,这些都会使得全球对大宗商品价格需求增加,推动价格上升。

三是全球制造业的回暖。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即将实施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吸引包括制造业在内的资金大量回流美国。美国全球经济指标数据网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PMI指数连续5个月超过50荣枯线,表明美国制造业较上半年以更快的速度扩张;2016年11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初值为53.7,创下34个月以来的高位;日本2016年12月经季调的Markit/日经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52.4,连续第四个月高于荣枯分界线50;2016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略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保持在扩张区间,为年内次高点。制造业是大宗商品最重要的直接消费者,全球制造业的逐步回暖,订单增加,将推动大宗商品需求强盛。

(六)美国主导的TPP等抑或遭遇冷冻或转向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是新时期下美国为确保继续执掌国际贸易主导权,重构国际贸易新规则的重大战略举措。2015年10月,TPP谈判宣告结束,但2016年的美国大选为TPP发展带来巨大不确定性,TPP和TTIP抑或遭遇冷冻。在竞选过程中,特朗普就高调反对TPP,称“TPP是个愚蠢的协议”和“非常糟糕的协定”,提出“要采取新的、公平的贸易政策以保护就业”,退出TPP。当选第一天特朗普兑现诺言,宣布退出TPP,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长期看,TPP面临两种情景:

第一种情景是:短期内将TPP“封冻”起来,长期抑或被重新包装成另一个协议。特朗普上任首日兑现竞选承诺,退出TPP,TPP短期内肯定遭遇冷冻;但我们不能排除将其搁置、日后解决的可能性,尤其是美国的固有的盟友日本在特朗普就职前完成了TPP国内批准程序。从长期看,TPP有可能被包装成另一个协议,以新的面目重新出现,但其中关键性的投资者一国家争端解决机制、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劳动等条款仍将存在或以更高标准存在。

第二种情景是:彻底推翻TPP,转向与各主要国家进行双边谈判,包括与中国继续开展BIT谈判、与美国和墨西哥重新开展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谈判等,但这些谈判繁琐复杂、工作量大、难度也极大,短期内谈成的可能性不大。不过,无论何种情景,原有TPP的内容都会发生改变或做出相应的调整。

(七)世界35%的国家大选抑或出现更多“黑天鹅”事件

2016年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大选黑天鹅事件纷纷落地,2017年全球包括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伊朗、韩国、泰国等在内的35%的国家进行大选,英国启动脱欧,土耳其修宪等,全球可能出现更多预料之外的“黑天鹅”事件。德国拥有防止独裁倾向的宪法制衡机制,是欧洲对民粹主义最具抵抗力的国家,但难民危机的演化使德国大选不确定性增加。法国方面,法国选民曾经两次将极右翼的国民阵线政党送进大选的决赛阶段,尽管最后没有成功。再把法国向右推一把。但英国脱欧和美国特朗普赢得大选表明,如今打着民粹主义和排外旗号的玛丽娜·勒庞在今年5月7日的第二轮总统大选结果不好预料。荷兰多党派、不稳定的政党联盟组建政府已经成为常态,任何结果出现似乎都不能称之为是预料之外。意大利方面,去年年底,五星运动党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掀起了一场旨在反对现政府的运动,意大利改宪公投失败,五星运动党和民主党今年大选角逐结果不到最后一刻也不好定论。可以看出,随着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兴起引发的逆全球化趋势持续发酵,世界政治和政局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这将抑制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

(八)推动全球治理和重塑全球规则抑或出现新的共识

现有的治理体系和规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建立并反映西方发达国际利益的全球治理体系和规则。如今,世界迎来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推动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和新格局的新时代。

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是呈现南北均衡之势,中国、印度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发展,俄罗斯和巴西经济有望扭转颓势进入正增长,一批闪耀的新兴经济体开始出现,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紧迫性也越来越突出,迫切要求建立适应国际经济格局新要求的全球治理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要赋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发言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诉求,全球化将进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全面发展并推动全球治理和全球秩序改革和完善的阶段,建立全球治理新体系国际经济新秩序,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

如今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体系重构中的作用逐渐凸显,G20会议、金砖国家机制等已经成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展望未来,我们认为,金砖国家中的中国、俄罗斯、印度,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中俄印的大三角的战略关系,使新兴经济体作为整体在世界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