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将徐州打造成区域性创新高地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7-09-15 浏览量:13

来源:新华日报

近年来,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三大战略,到中央提出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谋划区域发展已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背景下,淮海经济区协同也应是国家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淮海经济区到底包括哪些地方?提到“淮海”,一定都知道淮海战役,它的范围大体上和淮海经济区是一致的,即北到山东枣庄一带,西到河南开封,东到连云港、盐城,南到安徽淮北。这片区域的人文特点有共性,都是革命老区;经济上也有密切联系,都是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基地。应该说,淮海经济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并非人为划定形成的。

从区位上看,淮海经济区所占的区域地位很重要,过去常讲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国家层面来看,它南面是长三角,北面是京津冀或者环渤海,正好处在两大沿海都市群的中间地带,又是东西陇海线、京广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交汇点。作为中心城市的徐州五种交通方式都具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关于徐州在淮海经济区中的地位,可从以下几个概念去提升。一是“支点城市”。过去讲徐州是“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也是“两横三纵”新型城镇化的节点。但严格地讲,“节点城市”只是地理上的描述,没有功能上的定位。“支点城市”则上升为一种功能性的定位,它在国家战略中,尤其在东部两大都市圈之间起到战略支点的作用。至于具体的使命内涵,仍须进一步梳理、深化。

第二个是“中心城市”。在经济区或城市群中,中心城市要承担两大功能,并且要不断的强化。一个是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聚集效应,一个是它的辐射带动效应。只有同时具备这两大功能,它才能在经济区里起到引领的龙头作用。徐州作为中心城市,其经济实力、区位条件、科技基础等优势有目共睹,但它的集聚功能仍有待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最核心的体现应在创新上,区域经济理论和城市经济理论都认为,一个城市之所以能够集聚、能够形成增长极,核心是有创新、有推进型的产业和企业。目前对徐州的定位仍然是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等,还应在科创中心上下功夫。

国家科创中心布局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具有全球影响意义的科创中心,主要是北京、上海;第二层次是区域性科创中心,徐州应在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上做文章,去努力推动。在这方面徐州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比如拥有不少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一批数量接近于省会城市的院士,这为徐州创新发展增添不少的信心,要不断深挖其潜力。全球性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带来新的产业、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作为淮海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徐州重点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变过去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的面貌。

作为淮海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徐州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经济区不是只考虑各自的发展,像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强调的——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要在经济区内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合作、区域协同。淮海经济区是个跨省接壤区,如何打破行政分割、促进协同发展,还须积极探索新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