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8-04-04 浏览量:19

来源:宏观经济管理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下一步,要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抓住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努力开创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一、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不断加大推进力度,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一是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到2020年要初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新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赋予了循环经济重要历史使命。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把发展循环经济摆到了突出重要位置,强调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国务院印发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首次以国家级规划的方式,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这些要求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和顶层设计。

二是制度框架不断健全。围绕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体系,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在法律法规层面,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构建了由发展规划制度、总量控制制度、评价考核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重点企业监管制度、激励政策制度等六大制度组成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国务院发布实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将发展循环经济有关制度在具体领域予以明确。有关部门出台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修订了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在政策措施层面,印发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设立了循环经济专项补助资金和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拆解处理基金,实行了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阶梯水价举措,出台了煤矸石、余热余压、垃圾和沼气发电的优惠政策,制定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法规政策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绿色经济体系加快建立。按照新的发展理念,着眼于优化经济结构、形成绿色循环发展体系,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开展了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再制造产业化、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等试点,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经验。开展多种发展模式探索,产生了北京德青源、安徽铜陵、青海柴达木等一批行业区域代表性强、创新特色突出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产业集聚效应逐渐凸显,形成了一批循环经济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以此为依托,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的循环型工业体系,以及绿色化和清洁化的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初步建立。

四是资源、环境、社会效益初步显现。发展循环经济带来了多方面的效益,尤其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促进就业等方面十分明显。在资源利用效率上,资源产出率提高20%以上,回收利用各类再生资源近2.6亿吨,相当于节能近2亿吨标准煤,减少废水排放90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12亿吨。在能源消耗强度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9%。在经济总量和就业上,2016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2.3万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000多万人。

二、发展循环经济迎来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了全面部署,也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新要求。这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

第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推进绿色发展,而要推进绿色发展,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就是高效节约和利用资源,降低废物排放,搭建“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合式循环,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增长有机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无疑,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紧紧把握发展循环经济这一抓手。

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许多短板制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决打赢包括污染防治在内的一系列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发展循环经济,既能直接治理污染,也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是打赢这一攻坚战的关键举措。

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在区域层面优化产业组织形态,在园区层面实施循环化链接,在企业层面进行绿色生态全流程设计,可以全方位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是建立现代经济体系的直接推手。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高度契合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念、契合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契合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应当奋力推进。

三、着力关键环节实现循环经济新发展

贯彻落实好中央部署,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在明晰思路的基础上在关键环节着力。下一步,应着力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制度体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率先在复合包装物、报废汽车、动力电池、铅蓄电池等领域开展制度设计,合理界定生产商、进口商、销售商、消费者等各类主体责任,选择部分城市进行试点探索。推动建立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资源产出率、循环利用率为核心指标,以物质流分析为基础方法,发布不同区域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信用评价制度。将企业履行生产者延伸责任信息、资源循环利用信息、再生产品质量信息等纳入全国统一信息共享平台,实行企业绿色信用评价。

二是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财政支持。整合现有资金渠道,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落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基金;强化财政资金与社会融资的联动,探索在再生资源回收等领域引入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循环经济。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提供包括银行信贷、外国政府转贷款、债券承销、保理、融资租赁等多重融资方式;落实绿色信贷指引,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绿色信贷;鼓励社会资本成立各类绿色产业基金。严格信用奖惩。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在循环经济相关补贴、优惠政策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对失信企业依法依规进行联合惩戒。

三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价格改革。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全面推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定供热按用热量计量收费,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完善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加强税收调节。全面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征税范围;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政策、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四是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技术转化体系。提升核心技术攻坚能力。将市场急需的循环经济关键共性技术纳入国家)“十三五”科技支撑计划;鼓励支持建设循环经济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建优秀科研团队加强技术攻坚。加大技术工艺推广力度。及时推广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先进支撑技术,加快推动先进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通过技术创新打通产业间链接的运行效率。

五是选择重点领域全力突破。以城市为重点,启动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行动。推动实现废旧金属、轮胎、建筑垃圾、生物质废弃物等各类城市废弃物统一回收、自动分类和高值利用。以园区为重点,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行动。制定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行动》,加强对长江经济带的涉水类园区、京津冀地区的涉气类园区、珠三角地区的石化、轻工、建材等园区的循环化改造。以京津冀为重点,开展区域循环经济协同发展行动。统筹规划京津冀地区再生资源、工业固废、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一批跨区域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重大示范工程。以商业模式为重点,实施“互联网+”资源循环行动。制定实施《“互联网+”资源循环行动方案》,支持回收行业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建立重点品种的全生命周期追溯机制。

发展循环经济,关乎绿色发展、系着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浩大而富有挑战性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团结一心、攻坚克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

(该文系范恒山同志2017年11月20日在“2017年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的讲话,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