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争取“现代法治市场经济”的改革前景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8-11-15 浏览量:16

来源:国研网

近年来,经济学家吴敬琏研究员在多篇文章和多个场合反复引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意在提醒大家,中国改革的大关还没有过去。

我以为,他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中国改革虽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未来的改革有着重大的影响。吴敬琏指出,改革的两种前景已经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一条是政治文明下法治的市场经济道路,一条是权贵资本主义的道路。我们一定要警惕起来,争取实现前一种前景,避免后一种前景。

先来看好的前景。中国改革好的前景可以概括为:通过持续不断、科学合理的改革,改出一个人本的、公正的、法治的、和谐的、可持续的现代市场经济来。好前景体制和制度的特征,一是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各种需要;二是能充分调动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能兼顾公平和效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是能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利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种体制之间能相互协调。

再来看坏的前景。中国改革坏的前景可以概括为:由于改革的不科学性、不公正性和不全面性,最后改出一个由少数权贵控制和得益的、不公正的、不和谐的、不可持续的“权贵资本主义”来。坏前景体制和制度的特征有:一是主要满足少数人的多种需要;二是只能调动少数人的积极性;三是偏重效率,忽视公平,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是不能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利益,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种体制之间不能相互协调。

坏前景可能出现的原因有:改革可能过分迁就既得权益阶层,过分考虑他们的权益和感受,对有利于他们的制度不改或后改,对不利于他们的制度多改或先改;改革主要由既得权益阶层来主导;改革中对既得权益阶层进行了过多的不合理补偿;部分既得权益者可能充当“伪改革者”,打着改革的旗号干徇私的勾当,侵占国有资产和转移他人资产;部分既得权益者可能会要挟政府阻碍某些重要的改革等。而且,扭曲或不合理的体制和制度一旦形成,很可能形成“路径依赖”和“蝴蝶效应”(放大效应);民众的“搭便车”心理和“合乎理性的无知”也不利于扭曲体制和制度的纠正。

中国改革出现坏前景的可能性有多大?中国改革采取了“渐进改革”、“增量改革”、“体制外改革”、“双轨制改革”和“经济改革优先”等策略,所有这些策略的背后都隐含着对既得权益阶层权益的重视和顾虑,因此造成了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的不协调,造成了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协调,造成了较严重的****、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不公等问题。因此,如果我们不尽快对改革战略和思路进行重大调整,滑向“权贵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改革进入到30周年之际,我们应对此高度警惕,尽快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避免出现坏的前景,争取好的前景。具体说来,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明确为“发展中国特色人本社会主义”,将保障人民的权利提到新的高度;二是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理顺各阶层群体的责权利关系;三是尽快打破垄断和取消特权,建设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是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是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以相信,只要我们面对问题,找准方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就一定能够改出一个人本的、公正的、法治的、和谐的、可持续的现代法治市场经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