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与展望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21-01-04 浏览量:19

来源: 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在国土空间上的合理展开和对空间国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国土空间资源是连续的,必须划分成具有一定范围的空间区域,才能加以描述和研究,因此被称为区域经济或空间经济或经济地理)。当前,在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产业经济依然过剩而缺乏新支柱以及外向型经济遇到越来越大困难的情况下,我国区域经济却成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表现出巨大的活力,涌现出众多地区热点,反映了我国巨大空间市场回旋余地和潜力,是未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确保“六稳”和“六保”目标实现的有力抓手。

事实上,从纯粹空间区域的角度看,区域经济活动的国土空间展开和利用只有“点线面”三种基本形态:“点”指城乡居民点体系,是主体,仅占国土空间面积的不到3%(中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基本如此);“线”指连接各点之间的交通线路,是框架,也仅占国土资源的1%左右;“面”指农田和生态,是基础,其余的国土资源都可归于此类。城乡区域经济就是由“点线面”三种基本形态缺一不可地有机组合而成的空间结构组合体系,并按照国土空间范围尺度大小分别构成乡镇域、县域、地(市)域、省区和国域(以及大洲域和全球域)等多个层次,为描述和研究便利起见,也可为直接归纳为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等三个区域层次和体系(对大国而言)。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各层次城乡区域经济体系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需要分别加以深入分析和认识,并做出不同的战略规划和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由各区域经济层次和体系构成的区域经济格局,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演化和进步。毫无疑问,掌握和分析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必将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有序和高质量发展。年度性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分析是区域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方针和年度各项经济发展具体政策措施的区域经济效应,即对国家区域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分析;二是针对区域经济格局和发展存在的问题,政府制定和出台的相关区域规划、政策和措施及其作用分析;三是区域经济格局和各层次区域经济体系变化和进步,以及区域经济格局变化效果的评价等。最后,在以上分析基础上还需要对下半年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做出预测和政策建议。

一、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与主要政策,具有良好的优化区域经济格局的效应

2019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当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五个坚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坚持改革开放)、五项工作(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和四个目的(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等)。主要政策:包括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等。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我国政府采取了及时正确的防疫措施,在世界上率先取得阶段性控制的重大战略成果,国民经济也率先得到较好的恢复。在这种背景下,2020年5月推迟的全国“两会”终于得以召开。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当年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继续做好四个坚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改革开放)、三项工作(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重点做好“六保”工作,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三个目标(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三大攻坚战政策要全面落实等。

这些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主要政策,确保了2019年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态势,有力地支持了2020年上半年我国区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一)稳定和恢复经济的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019年,以扩大财政赤字和减税降费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协调性的进一步提高。当年财政赤字安排2.76万亿元,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达2.8%,其中,中央1.83万亿元,地方0.93万亿元,这些预算指标均已完成。中央财政赤字的增加提高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能力,当年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实际达6.68万亿元,增长10.8%;而地方赤字的增加直接提高了地方财政支出额度。2019年,国家实施了更大规模地减税政策,全年降费减税达2.36万亿元。其中,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全年减税5928亿元,幅度达24.1%,更有利于制造业发达的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稳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全年减税分别达257亿元、44亿元,幅度为5.2%、6.7%,更有利于中西部劳动力的流动和物流成本的降低。2019年国家安排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有效增强了地方经济的活力。2019年,以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为重点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增长8.7%,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0.7%,有效缓解了地方企业融资难题。2019年国家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并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这有利于中西部劳动力的流动,也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

2020年上半年,面对疫情的严重影响,国家加大了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为区域经济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2020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赤字率达3.6%以上,比上年提高0.8%;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2万亿元资金全部转给地方,并建立特殊的直达基层的转移支付机制,为恢复和稳定区域经济奠定坚实基础。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为地方和企业融资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积极推行地方探索出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新就业办法,对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给予特殊支持。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活力

2019年,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顺利起步;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加速,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谋划建设。2019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其中,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淘汰煤炭落后产能1亿吨左右,稳妥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推动重大石化项目建设,使制造业发达的东部和东北部受益较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共性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等平台建设,使服务业集中和发达的大型中心城市以及东部地区得到更多实惠;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总产量连续第5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完善蔬菜产供储销体系,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和重要农资储备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及冷链运输较快发展,累计创建10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210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使农业占比较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获得较多的国家支持。2019年,三大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其中,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县摘帽344个,贫困发生率降至0.6%,截至2019年底,97%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4%的贫困县实现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县级水源地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基本完成,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消除近87%;金融等领域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企业债务风险处置稳妥推进,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势头得到遏制。2019年,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有利于农村和中西部经济地区的发展。其中,消费惠民新增长点不断拓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深入实施,农村地区快递网点超过3万个,乡镇覆盖率达96.6%;重点领域有效投资合理扩大,23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稳步推进,川藏铁路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运,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型水电站加快建设。

2020年上半年,为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提出了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激发了科技创新资源密集地区的创新活力。2020年上半年,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国家大幅增加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有力地抵抗了疫情的冲击,对沿海东部地区稳定经济作用尤为突出;在抗疫中,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大中城市和疫情严重的城市运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疫情中,毫不放松脱贫攻坚战和农业农村工作,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增加产粮大县奖励,恢复生猪生产,更好地确保了中西部和东北部农业大省区脱贫和经济稳定。2020年上半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效减低了疫情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冲击。推动消费回升,支持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

下融合,支持各地发展地摊经济;鼓励城市改造升级步行商业街,拓展农村消费,鼓励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

(三)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构建成熟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019年,加快以混合所有制为主的国资国企改革,有利于国有资本比重较大地区的经济发展。第四批160户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启动实施,给东北部和中西部国资国企比重较大的地区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动力;以纠正错案冤案强化对企业家和产权保护为主的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给民营企业发达的东部地区带来了更大的发展信心;深化“放管服”,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在全国41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清单事项压减至131项,给各地方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他一些改革,如推行网上审批和服务、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以及鼓励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发展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2019年,外贸发展稳中提质,新设24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新设山东等6个自贸试验区,实现沿海省份全覆盖,并首次在沿边地区布局;利用外资水平持续提升,鼓励外资投向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外资产业转移;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中巴经济走廊等建设进展顺利,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瓜达尔港等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实施。

2020年上半年,在要素市场化改革中,地方政府和企业获得更多自**。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在企业改革中,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促进地方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020年上半年,在稳外贸中,支持地方企业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开拓巨大的国内内地市场;在利用外资上,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在共建“一带一路”上,发挥地方企业主体作用;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上,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等自贸谈判,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二、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总体措施及专门出台的重大区域战略、规划和政策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城乡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上。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区域经济合理的“点线面”空间结构和多层次功能明确完善的区域经济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这对一个国土空间面积辽阔的大国而言,是不可回避的至关重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二是我国优势互补的城乡区域经济分工协作体系尚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是互联互通的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体系尚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四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尚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五是市场机制起决定作用和政府有效作用有机结合的成熟的城乡区域经济运行机制尚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属于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问题,需要久久为功逐步加以解决。为此,国家每年都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当年的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而且还会专门出台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关方面的战略、规划、政策和措施,以更加充分地利用我国辽阔国土空间资源巨大发展潜力,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2019年,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在区域协调发展上:一是继续按四大板块分别提出不同的发展重点和要求,如对西部大开发要求制定西部开发开放新的政策措施,西部地区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到期后继续执行;落实和完善促进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改革创新举措。二是继续对若干重大战略区域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坚持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加快老少边困地区补短发展;继续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在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上:一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抓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二是强化城镇建设与改造,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镇棚户区改造,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三是提高城镇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

2019年,是我国又一个重大城乡区域战略、规划与政策密集出台年。2019年8月,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强调,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发挥优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2019年《求是》杂志先后发表了习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等三篇重要文章。这些城乡区域发展的顶层新思想,为今后我国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指明了方向。同年,国家出台的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具体文件主要包括:《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见附录1)。

2020年上半年,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总体措施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在新型城镇化上,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在区域发展战略上,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发展海洋经济;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2020年上半年,出台的重大城乡区域战略主要有《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导各地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等(参见附录1)。2020年1月,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求是》第7期,发表了习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进一步完善了未来我国城乡区域经济重大战略部署体系的形成。

三、城乡区域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和效果分析

主要包括城乡区域经济“点线面”空间结构变化、城乡区域经济体系的变化以及城乡区域经济水平总量速度格局变化效果分析等三个方面。

(一)城乡区域经济的“点线面”空间结构变化

城乡居民“点”状空间结构变化:2019年,直辖市、地级市数量分别为4个和293个,未变;市辖区净减少5个,为965个。新设11个,撤销16个:设立上饶市广信区撤销上饶县,设立聊城市茌平区撤销茌平县,设立周口市淮阳区撤销淮阳县,设立百色市田阳区撤销田阳县,设立伊春市伊美区、乌翠区、友好区、金林区(撤销伊春市乌伊岭区、汤旺河区、新青区、红星区、五营区、带岭区、南岔区、乌马河区、伊春区、美溪区、翠峦区、友好区、上甘岭区、西林区、金山屯区),设立晋中市太谷区撤销太谷县,设立南昌市红谷滩区撤销南昌市湾里区(并入南昌市新建区),设立西宁市湟中区撤销湟中县;县级市净增加12个,达387个。安徽设立县级广德市(撤销广德县)、设立县级无为市(撤销无为县),湖南设立县级邵东市(撤销邵东县),四川设立县级射洪市(撤销射洪县),陕西设立县级子长市(撤销子长县),河南设立县级长垣市(撤销长垣县),黑龙江设立县级嫩江市(撤销嫩江县),浙江设立县级龙港市(撤销苍南县龙港镇),新疆设立县级胡杨河市、设立县级库车市(撤销库车县),广西设立县级平果市(撤销平果县),云南设立县级澄江市(撤销澄江县);街道数量增加122个,达8515个;乡镇数减少1205个,为29210个。2016年,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1.79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3649平方公里(2017年预报数,建设用地39.58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5344平方公里)。

交通网络“线”状空间结构变化:2019年,新建铁路投产里程8489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474公里,营运里程达13.9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5万公里;新改建公路里程32.7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313公里,公路总里程达501.2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96公里。但铁路和公里网络里程和结构与国土空间一体化的顶层设计目标(指各层次城乡居民点间实现“直线三角形”连通所需要的网络线路总长)尚有较大距离,网络质量也更需要进一步提高。2016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3.71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540平方公里。

农业和生态“面”状空间结构变化:农业用地有所减少。2016年,全国农业用地392.22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林业用地),其中耕地134.86万平方公里(20.23亿亩,为2017年预报数),比上年减少3204平方公里,园地14.266万平方公里,牧草地219.35万平方公里,水利设施建设用地3.60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500平方公里。生态用地也有所减少。林地252.90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900平方公里(据《2019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2019年完成造林706.7万公顷、森林抚育773.3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14.7万公顷;森林面积220.45万平方公里,覆盖率22.96%,成为当年世界森林面积增加最多的国家);其余为未利用地(以上未特别说明者均为2016年年底数,2019年最新数据需等到全国第三次国土资源普查之后)。

(二)城乡区域经济体系的变化

高层或大尺度城乡区域经济体系变化。指以省域为基础单元的城乡区域经济体系,涉及整个国域、地带和重大流域等,反映的是整个全国国土空间资源的利用保护的高质量发展的均衡协调新格局。截至2020年上半年,作为一个大国,我国高层或大尺度城乡区域经济体系已经由“三大地带”,逐步演变形成为“四大板块+若干重大区域战略”的优化格局:即由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组成的“四大板块”,加上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抓大保护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老少边贫衰地区加快发展和发展海洋经济组成的若干重大区域战略。该高层或大尺度城乡区域经济体系和格局,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构建现代化城乡区域经济新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层或中尺度城乡区域经济体系变化。指以地(市)域基为本地域单元,涉及地级及以上城市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国土空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相对完整的三产产业结构和齐全的城乡区域结构,是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体现的是空间市场一体化互联互通新格局的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中层或中尺度城乡区域经济体系逐步演变形成了以地级及以上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中心城市和其直接管辖的县域行政区组成的都市圈以及以3个及以上都市圈(或地级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构成的覆盖全国国土的、层次分明的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体系和格

局。其中,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又以其人口、面积和经济实力等指标划分为国际性、国家级、区域级等级别,以反映主次关系和发展政策支持重点。

基层或小尺度城乡区域经济体系变化。指以县域为基本地域单元,涉及县域、乡镇域和村域的国土空间资源利用和保护,体现的是城乡区域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新格局的全面深化。作为城乡区域经济分工合作的基本地域单元的县域,按照区域分工合作原理,可分为现代化都市县和现代化农业县。其中,现代化都市县是指以现代化服务业和以非农产品原材料制造业为主的地级以上城市所在的县域,包括首都都市县(北京中心6城区)、直辖市都市县、省会都市县、地级市都市县等;现代化农业县,指以规模化家庭农场为主的集约高效农业县域,其县城和建制镇主要从事以农产品加工和制造业,以及涉农辅助性服务业为主。全国各县域可通过“双评价”(指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来确定其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基层或小尺度城乡区域经济体系已经演化形成了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所在县域组成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市县和1881个农业县域(不含市辖区)。这样的县域空间结构与发达的美国20%的都市统计区和80%的现代化农业县的县域空间结构相比,尚有一定的距离。

(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总量、速度格局变化的效果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格局变化。2019年,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格局继续保持相对平均差距略有缩小、绝对平均差距仍在扩大的基本态势。全国人均GDP达7.08万元,各省区人均GDP范围是16.42万元(北京)~3.14万元(甘肃),中位数5.65万元(海南)。各省区人均GDP平均相对差(=小值/大值*100%;为31个省区间相对差之平均值)为59.95%,比上年缩小0.23%,绝对差之平均(=大值-小值;为31个省区间绝对差之平均)达3.32万元/人,比上年扩大2037元/人。人均GDP排序前五位省区依然是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福建,贵州前移2位,湖南和四川前移1位;最后五位省区是山西、吉林、广西、黑龙江和甘肃,山西再次沦为倒数第5位,甘肃连续六年排序倒数第一,辽宁、新疆、河北和山西后移1位,其余排序未变。

区域经济发展总量格局变化。2019年,主要决定于人均GDP和人口规模的各省区经济总量水平格局与上年保持一致,没有出现排序变化。全国GDP达99.08万亿元,各省区GDP范围是10.76万亿元(广东)~0.16亿元(西藏),各省区GDP中位数和平均值分别为2.47万亿元(江西)和3.17万亿元。排序前五位省区依然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河南;最后五位省区也依然是甘肃、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其他省区排序变化也没有变化。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的严重影响,湖北GDP被福建、湖南、安徽超越;江西反超辽宁,贵州反超山西和内蒙古,新疆反超天津。

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格局变化。2019年,主要决定于投资增长率和投入产出率的各省区经济增长格局,呈现出满足当年各项经济投资政策要求的较大变动态势。在抵抗外部经济较大冲击和非大水漫灌式的稳增长措施(主要包括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以及中西部区域效应明显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精准扶贫等)的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GDP增长略降为6.1%,比上年降0.6个百分点。全国各省区总体趋势也随之下降,各省区增长范围降为8.3%(贵州)~3.0%(吉林),上限比上年降1.1个百分点(贵州),下限降0.4个百分点(天津),速度中位数是6.2%(新疆),比上年降0.6%(宁夏),其中:24个省区增速下降,较上年多3个省区,陕西降幅最大,达-2.1个百分点;5个省区增速逆向上扬,天津提升幅度最大,达1.4个百分点;其余省区与去年持平(见表1)。各省区速度排序前五位是贵州、云南、西藏、江西和湖南,前4个省区保持未变,湖南上升5位到第五位,排序升幅最大省区是重庆,上升11位到14位,其次是河北上升9位到12位;排序后五位是辽宁、内蒙古、天津、黑龙江和吉林,与上年一样,只是天津位次前移2位,黑龙江和吉林后移1位,辽宁和内蒙古位次未变,排序降幅最大省区是陕西,降17位到23位,其次是上海和广西,均降8位分别到22位和24位。2020年上半年,我国省区经济增长格局明显地与疫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GDP增速不及全国平均增速(-1.6%)的省份有8个:湖北(-19.3%)、辽宁(-3.9%)、天津(-3.9%)、内蒙古(-3.8%)、北京(-3.2%)、上海(-2.6%)、海南(-2.6%)、广东(-2.5%);GDP增速为正的省区16个,多数都是中西部省份:西藏(5.1%)、新疆(3.3)、甘肃(1.5%)、贵州(1.5%)、宁夏(1.3%)、湖南(1.3%)、青海(1%)、江西(0.9%)、江苏(0.9%)、广西(0.8%)、安徽(0.7%)、四川(0.6%)、云南(0.5%)、福建(0.5%)、浙江(0.5%)(参见附录3)。

四、2020年下半年我国城乡区域经济格局展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面对仍然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很多中长期问题,需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2020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是,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情况下,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把握扩大内需,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做好“六稳”和“六保”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这有利于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继续实现协调发展,促进国土空间结构不断优化,确保城乡区域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宏观政策落地见效,有利于城乡区域经济更加协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促进经济稳步恢复,复工复产,特别是疫情严重的重点地区,如湖北、北京、吉林和新疆;完善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的机制,有力有效保障基层运转。货币政策更加灵活,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有利于以制造业为主的都市圈和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县城经济的发展。要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要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结构调整,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可促进疫情严重地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注重产业链供应链的补短板和锻长板,促进都市圈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修订出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加速东部制造业发达地区结构升级;扩大开放,办好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实好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各项政策,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以进一步增强中西部经济活力。

深入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中长期问题,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步伐,制定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引导和倒逼政策体系,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力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建设,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老旧城区改造,重点推进县城城镇发展和建设。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

2019.01.02国务院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

2019.01.03《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

2019.01.2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

2019.01.2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

2019.01.25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9.02.1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2019.02.22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

2019.05.0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

2019.05.0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2019.05.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

2019.05.1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

2019.05.14国务院关于同意承德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

2019.05.14国务院关于同意郴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

2019.05.14国务院关于同意临沧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

2019.05.1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2019.05.2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9.05.2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2019.05.28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

2019.05.3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科技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

2019.06.0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

2019.06.05国务院关于北京市继续开展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的批复

2019.06.10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

2019.06.1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

2019.06.19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弓I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

2019.06.2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

2019.06.2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

2019.06.26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

2019.06.28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2019.07.10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2019.07.1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的指导意见

2019.07.2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

2019.07.2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建立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函

2019.08.06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批复

2019.08.06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2019.08.26国务院关于同意新设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

2019.08.26国务院关于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2019.09.05国务院批复同意7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9.09.1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

2019.09.19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2019.09.2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

2019.10.09国务院印发《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

2019.10.23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2019.10.29国务院关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批复

2019.11.01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

2019.11.2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

2019.11.26国务院关于同意建设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批复

2019.11.26国务院关于同意建设山西晋中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批复

2019.11.2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

2019.12.0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19.12.0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

2019.12.2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2019.12.24国务院关于同意在石家庄等24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

2019年中财委有关文件、《求是》杂志发表的习总书记的文章

2019年8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强调,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发挥优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2019年第17期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

2019年第20期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

2019年第24期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习近平

2020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

2020.01.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0.01.22国务院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通知

2020.02.0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

2020.02.1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

2020.02.29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进一步指导各地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

2020.03.0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2020.03.0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0.03.31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若干措施的批复

2020.04.07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批复

2020.04.0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2020.04.13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批复

2020.04.27国务院关于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总体方案的批复

2020.04.3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措施》

2020.05.06国务院关于同意在雄安新区等46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

2020.05.06国务院关于河北省继续开展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的批复

2020.05.0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

2020.05.1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2020.05.1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2020.06.0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

2020.06.0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两部委《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

2020.06.0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

2020.06.1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2020.06.2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

2020.06.2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2020.06.28国务院关于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实施有关行政法规规定的通知

2020年上半年中财办有关文件、《求是》杂志发表的习总书记的文章

2020年1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求是》第7期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习近平

附录22019年我国各省区经济发展格局及变化情况


人均GDP

GDP

GDP速度

绝对值(元/人,当年价)

排序

(变化)

绝对值(亿元,当年价)

排序

(变化)

绝对值

(%)

排序

(变化)

全国

70892


990865


6.1









北京

164220

1(0)

35371

12(0)

6.1

21(-3)

上海

157279

2(0)

38155

10(0)

6.0

22(-8)

江苏

123607

3(0)

99632

2(0)

6.1

20(-1)

浙江

107624

4(0)

62352

4(0)

6.8

11⑴


人均GDP

GDP

GDP速度

绝对值(元/人,当年价)

排序

(变化)

绝对值(亿元,当年价)

排序

(变化)

绝对值

(%)

排序

(变化)

福建

107139

5(0)

42395

8(0)

7.6

6(-1)

广东

94172

6(0)

107671

1(0)

6.2

18(-3)

天津

90371

7(0)

14104

23(0)

4.8

29(2)

湖北

77387

8(0)

45828

7(0)

7.5

8(1)

重庆

75828

9(0)

23606

17(0)

6.3

14(11)

山东

70653

10(0)

71068

3(0)

5.5

26(-4)

内蒙古

67852

11(0)

17213

20(0)

5.2

28(0)

陕西

66649

12(0)

25793

14(0)

6.0

23(-17)

安徽

58496

13(0)

37114

11(0)

7.5

9(-2)

湖南

57540

14(1)

39752

9(0)

7.6

5(5)

辽宁

57191

15(-1)

24909

15(0)

5.5

27(0)

海南

56507

16(0)

5309

28(0)

5.8

25(1)

河南

56388

17(0)

54259

5(0)

7.0

10(1)

四川

55774

18(1)

46616

6(0)

7.5

7(1)

新疆

54280

19(-1)

13597

25(0)

6.2

16(8)

宁夏

54217

20(0)

3748

29(0)

6.5

13(4)

江西

53164

21(0)

24758

16(0)

8.0

4(0)

青海

48981

22(0)

2966

30(0)

6.3

15(-2)

西藏

48902

23(0)

1698

31(0)

8.1

3(0)

云南

47944

24(0)

23224

18(0)

8.1

2(0)

贵州

46433

25(2)

16769

22(0)

8.3

1(0)

河北

46348

26(-1)

35105

13(0)

6.8

12(9)

山西

45724

27(-1)

17027

21(0)

6.2

17(3)

吉林

43475

28(0)

11727

26(0)

3.0

31(-1)

广西

42964

29(0)

21237

19(0)

6.0

24(-8)

黑龙江

36183

30(0)

13613

24(0)

4.2

30(-1)

甘肃

32995

31(0)

8718

27(0)

6.2

19(4)








平均相对差距(小值/大值)

59.95(%)

59.82(上年)






平均绝对差距(大值-小值)

33227(元/人)

31190(上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网站

附录3 2020年上半年我国各省区经济发展格局及变化情况(略)

参考文献:

[1] 陆大道等.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72-407,648-667.

[2] 刘再兴.工业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29-235.

[3] W.艾萨德.区域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56-164.

[4] 王梦奎等.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96-124.

[5] 陆大道.2000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J].地理科学,1999,6⑵.

[6] 刘再兴.90年代中国生产力总体布局[J].中国国情国力,1992(3-4).

[7] 周起业,刘再兴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378-397.

[8] 陈栋生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7-63.

[9] 胡序威.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J].经济地理,1981,1:3-6.

[10] 刘勇.当务之急是构建我国完整的区域经济新体系J].中国国情国力,2016(4).

[11] 黄秉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J].科学通报,1959,18:594-602.

[12] 吴传钧.中国经济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3] 陆大道.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4-28.

[14] 杨开忠.中国区域发展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90-106.

[15] 张敦富等.区域经济学原理[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9:235-289.

[16] 刘勇.“十一五”期间协调空间开发秩序和调整空间结构的相关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05,1:26-34.

[17]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89-90.

[18] 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国土工作大事记(1981~1994)[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5:94-96.

[19] 厉以宁主编.区域发展新思路[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272-309.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郭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