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久文:雄安新区的意义、价值与规划思路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7-09-13 浏览量:18

来源:经济学动态

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本文拟从雄安新区设立的全国意义、历史价值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用谈几点看法,并就雄安新区的城市规划提若干建议。

一、现实与历史意义

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深入理解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需要从雄安新区对全国发展的作用层面和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层面来考察。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设立了各类新区达到19个。为什么说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首先,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是探索改革道路,提供发展经验,是内地省份走向国际经济舞台的“桥头堡”。所以,深圳经济特区做的是“筚路蓝缕”的开拓伟业。

其次,上海浦东新区的建立,为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从区域性试验转入全面展开和深化的阶段.探索了新的发展道路。即以开发开放为契机,探索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带动中国制造业的腾飞与聚集,塑造了一个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超级基地。所以,上海浦东新区完成的是“开路先锋”的开放大业。

现在,雄安新区的建立,是在中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承担起引领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使命。其重大的现实与历史意义在于:一是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迫切需要探索新的、适合广大地区复制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二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处在迅速推进阶段,迫切需要探索人口密集区域城市化的新途径,包括特大城市的人口疏解与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最佳结合路径;三是中国的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结构转型时期,发展高端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的立国之本,探索发展高端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与城市模式,是当务之急;四是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日益加重,在华北雾霾严重的区域开辟一条新路,建设一座生态环境优美的智慧城市,将为我国众多的人口密集地区树立典范。所以,雄安新区将奠定中国全面发展“千年大计”的发展基业。

二、战略定位

根据中央对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关键一招,是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点睛之笔”。

雄安新区的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一直是核心任务之一。然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碰到的困难,是解决人口与功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三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建设集中承载区是一条必由之路。雄安新区的设立,体现出中央对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的新思维,也是考虑到现有资源环境约束对北京功能疏解的制约,寻找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现实途径。北京城市发展的难题是在最近几十年城市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不是搬迁几个农贸市场、几个“动批”就能够解决的。

我们从国际城市百年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中看到:建设集中承载区,是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区域创新的成功经验。自从20世纪末英国学者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之后,卫星城的建设就成为一条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迄今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卫星城。但对于城市问题严重、卫星城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特大城市,建设大型的“反磁力中心城市”就成为首选,如法国巴黎在戴高乐年代的做法。我们可以把雄安新区看作是北京的一个巨大的反磁力中心,与北京形成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博弈,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实现北京与河北的协同与优化。

雄安新区在城市发展上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她与北京中心城区、通州城市副中心在功能上的分工和错位发展。雄安新区将充分发挥京津冀各自比较优势,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北京城市功能的特点,是行政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叠加性聚集。对行政功能以及部分对集聚发展要求较高的产业环节,采用集中疏解的方式,可以有效发挥规模效益,起到市场起不到的作用。

三、规划建议

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千年大计历史性工程。八百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一百多年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奠定了北京城的千年基业。一座城市延续千年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城市建设的初期就要打好基础,奠定城市的千年灵魂。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为新区提出的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绿色智慧新城,优美生态城市,高端产业新区,优质服务样板,绿色交通体系,体制机制改革示范,对外开放平台———将会奠定雄安新区千年大计的深厚地基。

目前,雄安新区即将进入规划建设阶段。对于雄安新区的建设,笔者想提出三点具体的建议:

第一,政府规划先行。雄安新区应当建成具有全国意义的智慧城市。以建设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国家级高等教育发展中心为支撑,从建设伊始就给予雄安新区自由贸易区的政策,使之与石家庄、保定等城市一起,成为京津冀城市体系中的重要一极。

以中央提出的新区定位为指导,加强顶层设计,以科学的规划来落实科学的定位,以改革的精神促进规划的有序实施。具体讲,就是建设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主要任务的反磁力中心城市体系。反磁力中心城市体系(日本称为广域城市体系,法国称为平衡发展城市体系,苏联称为组群式居民点分布体系)指现代大城市因物质文化条件优越而产生人口向心力时,为分散大城市人口,克服这种力的吸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现代化大城市同时存在向心力和离心力。工业集中、交通运输方便、服务设施齐全是向心力产生的根源;城市的若干工业远离原料产地并缺乏扩展空间,城区环境污染、交通混乱、居住条件恶劣,又形成人口的离心力。在设计以削弱大城市磁力作用为目的的反磁力吸引点时,如能充分利用大城市的离心力,并使之成为自己的向心力,发挥其优势,因地制宜开发资源、发展产业、合理安排服务设施,就可形成既经济合理、又独具特色的新增长极。

第二,城市产业发展要有新思路。雄安新区应当建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城市。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雄安新区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建筑,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安全,率先建成全国表率的优美生态新城。

从新区发展的七大任务出发,制定城市建设政策、产业引进和聚集政策、经济发展政策和社会治理政策。将大城市内部的人口吸引出来,需要建设吸引力更大的新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城镇建设条件,明确新城的区位、职能、性质、分工协作和发展方向,通过优化布局,优化环境,从而克服大城市的人口向心力。

雄安新区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的设想:一是多中心的城市空间规划。目前,北京等大城市病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的单中心的空间结构。雄安新区的城市规划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单中心的规划思路,从建设组团式多中心的组合型城市出发,规划3~5个组团,每个组团30~50万人口,以快速交通工具联结各个组团。二是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主要问题是京津与河北的产业发展技术水平落差过大。雄安新区的产业发展应当以缩小河北与京津的产业发展差距为主要目标,通过集聚科研院所和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创业载体,吸引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建设集技术研发和转移交易、成果孵化转化、产城融合的创新引领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其中,作为中关村科技创新的产业化基地,应当是雄安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发点。三是传承历史的现代新城。文化是雄安新区建设规划的基本内核。从历史上看,雄县、容城、安新三县都具有上千年建制历史,一直是京畿要地。作为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的城市建设要采燕赵文化之长,扬首都气势之壮,弘扬历史开创未来。

第三,城市治理要上新台阶。雄安新区的创新除了技术创新,还要制度创新、思维创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进行创新,要涉及生产、消费、分配各环节。绿色、智慧、高端是“雄安新区”城市发展的主要思路。“雄安新区”作为“国家大计”,在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除了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外,更应遵循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律———“先城后市,城市结合”,在政府规划之下,充分发挥市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配置资源的作用。应该考虑到中国北方特殊的水资源约束问题,防止城市运营过程中再次遭遇水资源约束和人口膨胀的困扰。依据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条件,研究制定产业准入、污染排放、用水用地、拆迁补偿等方面的具体标准。

总之,“雄安新区”的“新”在于管理体制上的革故鼎新、发展模式上的推陈出新以及资源环境上的焕然一新,“特”在于功能规划的专门性、行政地位上独特性以及发展潜力的无限性。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伟大的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