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2015 年上半年上海区县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下)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5-07-20 浏览量:17

来源:科学发展

三、上半年上海区县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运行中仍有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

(一)经济创新发展驱动力需要加快培育

一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股市。得益于股市交易持续活跃,证券、基金、资管等相关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推动金融服务业收入大幅度增长,同步带动类金融等专业服务业快速发展,对浦东、黄浦、静安、虹口等区县的财政收入影响明显,金融业相关税收增长均接近或超过一倍。但应看到,当前资本市场成交飘升,缺乏实体经济基本面和经济增长预期的支撑,未来走势难以预测,对区县下一阶段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或将带来冲击。

二是“四新经济”仍处于培育期,产出贡献相对不足。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节能环保、高端航运服务、四新企业等一些新兴产业业态,仍处于投入和培育期,还没有形成规模发展效应,产出贡献与新增长点的要求还有距离。1 - 5月,静安区专业服务业尽管税收小幅增长,但是营业收入持平,主要是宏观经济下滑导致对各类专业服务业的需求有所下降。徐汇区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四新经济”行业营收增速放缓。另外,静安区的交通运输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黄浦区航运物流业因政策性高基数呈现大幅下降,完成区级税同比下降较大,虹口区1 - 5月航运服务业区级税收同比减少较多,拉低了区级税收增长,下降主因均是上年“营改增”翘尾因素导致同期基数较高,需要逐步消化。

(二)商贸流通业“稳定器”支撑作用减弱

传统商贸业受消费市场转型影响增速放缓。商贸流通业作为黄浦区现代服务业中的权重行业,占税收比重持续下降,目前总税收比重仍位列第一,但与第二位金融服务业仅差0.4个百分点,区税比重已跌至第3 位。百货业零售整体依然不振,1 - 5月,黄浦区八大单体百货零售额依然延续上年以来的下降态势,同比降幅达7.2%,其中太平洋淮海店、新世界股份降幅较高。与此同时,全市各大商圈相继开展能级升级,商圈之间同质化竞争日趋明显,中心城区传统商圈的部分中、低端零售环节的客源被分流。

(三)制造业下滑态势尚未根本扭转

一是工业增长明显乏力。各区县工业生产增速普遍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1 - 5月,徐汇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39 亿元,同比下降2.8% ,其中漕河泾开发区增长2.1%,高新技术工业下降1.4%。郊区县中宝山、闵行、松江、奉贤、崇明的工业总产值同比负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中,仅浦东、嘉定两区实现微幅增长,其他郊区县均显现负增长,宝山、闵行两个区县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下降超过10 %。二是工业投资仍然处于下滑中。企业投资信心不足,项目开竣工日期明显推迟。除崇明县外,其他郊区县工业投资均显现大幅下滑,工业投资意愿不足将制约工业未来的发展,显现下一阶段工业实现增长的难度不断加大。1 - 5月金山区完成工业投资31.7亿元,同比下降28.1% ,增速同比回落40.1个百分点。

(四)涉外经济增长压力较大

一是外贸进出口仍在收缩。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今年以来,上海区县进出口遭遇较大困难,浦东新区外贸增长基本持平,1 - 5月实现进出口总额6354 亿元,增长0.5% ,其中进口4160 亿元,增长0.9% ,出口2374 亿元,下降0.3%。长宁区进出口总额1 - 5 月完成26.0亿元,同比下降9.6 % ,其中出口下降27.9 %。普陀区累计进出口额达14.25亿美元,同比下降3 . 78 %。闵行区1 - 4 月进出口商品总额89.36亿美元,同比下降14.7%。

二是现有外资企业存量对区县的贡献度逐渐下滑。黄浦区一季度外资企业税收占全区总量比重为44.5 % (区级占比为41.9% ) ,较上年年底下滑2.7个百分点,较2012年底更是回落了5.9个百分点,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徐汇区1 - 5月涉外经济税收增长仅1.4% ,同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外资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6 %。

三是新引进外资项目的能级相对偏低。徐汇区新引进项目规模不大,合同外资500 万美元(含)以上的项目仅一个。黄浦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势头出现放缓,外资企业引进总量和规模持续低于内资企业,存量外资企业经营效益呈现下滑态势,在市场占有率、技术质量、经营成本、品牌效应上优势和竞争力逐年递减,与黄浦区打造高端服务业,集聚总部型、头脑型、决策型功能性机构的目标仍有差距。

张学良7.png

张学良8.png

四、对下半年保持上海区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下半年,随着上海各项改革红利的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以及房市股市热度的进一步延续和市场消费的逐步回暖,上海区县加快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和改革攻坚将面临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预计下半年上海区县经济总体仍将平稳增长,要加大对区县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应对区县经济下行的可能压力,依托自贸试验区扩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深化,注重夯实创新转型的基础,强化区县内生发展的动力。

(一)进一步加大调结构、稳增长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四新”经济为抓手,以建设科创中心为契机,推进优势领域提升与新兴增长点培育,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顺应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的融合,使之成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新引擎。依托区县自身优势和资源基础,积极培育属地特色主导产业,打造新常态下区县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是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加强产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加快建立面向产业未来,能够完善综合反映质量、效益和结构的运行分析体系,全面监测和分析区县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生产性服务业、四新经济和工业经济的运行,及时反映区县产业和信息化的运行情况。充分发挥郊区县产业基础好、配套完善的优势,帮助郊区县主动承载国家重大产业项目,打造先进制造业高端产业基地。

三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健全减负工作体系,加强市减轻企业负担联席会议制度与区县的对接,加强对于区县减负工作的指导,形成减负工作市区联动机制。对国家和全市相关的惠企政策进行梳理,形成惠企政策汇编,统一进行公布。

(二)积极引导区县做好安商稳商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的引导和配套。深人解读国务院62 号文精神,引导区县对其制定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的适用地区、政策文件、政策内容等进行梳理与汇总,明确废止或保留的清理意见。以产业扶持方式优化创新为导向,保障重点,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完善,研究制定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二是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在政策过渡期内,应积极引导区县做好安商亲商工作,通过感情投入、贴心服务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政策过渡期的不利影响。要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环境来吸引企业投资。同时,在现有企业服务体系基础上,搭建专业平台、整合各类资源,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招商平台。

(三)统筹完善科创中心功能载体的区县发展布局

一是加快制定上海科技创新布局规划。按照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与思路,参照科技创新的构成环节以及产业链、创新链与价值链三链融合的趋势,加快制定具体规划,为各区县对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指引。

二是推动创新载体优化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区域载体建设,优化完善科技创新发展布局。依托各区县资源察赋条件,鼓励区县分类集聚,加快区县创新驱动发展。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地建设众创空间、科技创新孵化器、加速器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三是提高创业带动就业比例。加大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吸纳就业的初创企业,按其吸纳就业人数,实施政府补贴、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

(四)大力支持区县创新自贸区制度复制推广的探索

一是加紧在全市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改革创新经验,营造经济发展良好环境。全面推行事中事后监管、“三张清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经验,放松政府管制,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增强创新创业动力。推动自贸区政策与区县产业对接,推进区县产业、要素市场与自贸区产业和金融资本结合。引导自贸试验区与区县重点发展空间、重点发展载体有效对接,先试先行改革事项,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二是加强对区县的工作指导。市级部门通过及时梳理自贸试验区的相关政策和成果,形成政策汇编,开展宣讲工作,让区县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自贸试验区的最新进展。同时,要及时总结区县在点上的突破创新,形成制度在面上推开,帮助区县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三是支持区县不断创新对接模式。可考虑在虹桥商务区、北外滩---宝山滨江航运集聚区、松江出口加工区、奉贤欧盟中小企业园区等功能区域,以航空租赁业、航空服务业、跨境电子商务等行业为重点,率先借鉴实施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支持其政策实践的创新。

(五)深化区县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是加强区县债务管理。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构建层次分明、便于运作的新型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框架。加大土地收储、出让与盘活,增强投融资能力。严控区县新增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

二是市级重大项目由市级层面统一进行项目化融资。对轨道交通等市级重大项目,由市级层面统一进行项目化融资,同时发放无息贷款,推动存量债务化解。

三是增加市级发债对区县的转贷规模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郊区县政府性债务总额较大,且建设发展任务很重,普遍采用“借新债还旧债”的方法,如禁止镇政府举借新债,旧债到期后将无其他方法偿还。建议市级加大对郊区的转移支付和债券融资支持。

四是探索推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的PPP 模式,市里牵头进行项目打包运作。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市级政府可根据项目性质和规模予以统筹,通过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由市级相关部门牵头,组建跨区县的PPP 项目协调议价机制,指导区县公共服务价格的形成,确定项目合理盈利水平,增强吸引社会资本的能力。

(六)推动区县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扩大投资增长空间

一是积极推动《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 在区县的落实到位。着力提高区县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区能级和城市活力,鼓励中心城区推进地下空间、楼宇连廊、城市景观建设,增加和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提高城市慢行系统便利化程度,切实保护城市风貌。

二是有序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针对部分老旧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市政设施,存在建设标准低、设备老化、安全稳定性差、故障报修频发等状况,除了全市已启动的老旧住宅供电设施、“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外,可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分阶段改造升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全面有序推进市政管线、断头路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以及水路联动等集疏运体系建设。

三是积极推动上海与长三角基础设施联动发展。打通上海郊区(县)与周边城市的断头路,积极推动长三角物流“十三五”规划的统一编制,积极推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大小洋山建设开发,打造江海联运中心。

(七)有效推进土地减量化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减量化政策聚焦。建议由市政府牵头,聚焦和整合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土局、市农委等职能部门的政策,各职能部门协同联动,明确和固定有利于减量化的政策,力争做到既有相关政策标准依据,又有具体操作口径。

二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议减量化产生的双指标出让的地块,从市级土地分成中划出一定比例,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土地减量化推进工作。

三是适当平衡动迁安置房地价。从有利于推进减量化工作,降低减量化成本的角度,可以考虑采用补贴方式解决动迁安置房的地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