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银兴:让理论成为真理的喉舌——人民教育家卫兴华教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拓性贡献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21-01-27 浏览量:18

来源:政治经济学评论

卫兴华教授是我党培养的老一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早年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前夕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华北大学学习,后来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整整68年。卫兴华教授一生中出版论著40余本,发表论文千篇。年过九秩时CSSCI检索发表的论文数量年年都名列全国前茅。2019年还在多家重要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临终前几个月还完成了两万字的关于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理论研究的论文和在10月14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和逻辑起点》。真称得上生命不息,笔耕不辍。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卫兴华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和“最美奋斗者”称号。现在卫兴华教授走了,但他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遗产。卫兴华教授走了,但他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人民教育家的精神永存,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

一、坚定的信仰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卫兴华教授的成果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篇篇掷地有声。先后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0余项。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度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吴玉章哲学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第九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卫兴华教授是得到经济学界和师生广泛高度认可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这与他的为人和学风相关。就如他在201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讲的,作为经济理论的研究者和工作者,要坚守自己的科学和道德情操。他的治学信条是:理论是真理的喉舌,而不是权势的奴仆;不惟上、不惟书、不惟风;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求真求实、服从真理。即使在“左”风盛行的年代,从他发表的论著中,也找不到迎合“左”风的东西。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从不人云亦云,而是执著地追求真理。我有幸成为他的第一批博士生。我们在听他讲课,与他讨论经济理论问题,合作发表论文、出版著作,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时,深深感受到他的这种学风和治学态度。

卫兴华教授的治学格言是: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格的要求,严密的论证。他特别强调经济学研究不能受私人利益驱使,而是要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繁荣,认真、热心地去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切忌用主观随意性削弱和取代科学性。他认为,马克思经济学需要发展,但必须首先把握其本意,不能错解曲解甚至编造马克思的观点。他认真研究原著,一遇到有疑之处,就反复查证原版,以求准确。

卫兴华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来自其坚定的信念。他认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者,不论社会主义运动处于高潮还是低潮、马克思主义处于顺势还是逆势,都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贡献自己的力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有些人认为过时、遭受逆流冲击时,更应旗帜鲜明地迎接挑战,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卫兴华教授在理论与学术研究中,有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和真知灼见,是在学术争鸣中获得的。他在准确阐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同时,经常针对他认为是显然错解和误解了经典作家的东西进行讨论和争鸣。在我同他的接触中,深深感受到他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观点就像“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一样,在他那里有三个底线是不能破的: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按劳分配为主体,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要求。一旦发现诋毁这些底线的理论观点他都会旗帜鲜明地给予批判。即使是他最亲密的朋友提出的不同观点,他也会毫不留情地在学术刊物上进行商榷。故有媒体称他为理论界的“清道夫”“保洁员”。

让我永远不能忘怀的是,今年5月卫老师重病住院,还在抢救中,我去医院看他,当时他身上插了许多管子。他抓住我的手整整讲了半个小时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他特别提到,对《资本论》第一卷中关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后重建个人所有制论断,理论界还存在不同的解读,一种是解读为重新建立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另一种解读为生产资料由众多个人联合起来共同占有的社会所有制。卫老师认为,马克思提出这个问题,是要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后应建立什么样的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公有)问题。这个问题与我国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或以什么原则改革国有企业的实践密切相关。因此,不应仅仅作为一个抽象的学理问题进行争论,要联系社会主义实践来进行讨论。卫老师明确指出,应从总体上把握《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所谓改造为“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所有制”,也就是归全体劳动者所有的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他讲了这些观点后表示要撰写文章对这一问题正本清源。他特别讲,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不搞清楚他还不能死。讲过后,他的身体奇迹般地好转了,没多久就出院了。他还在病床上就把这篇文章的初稿发给我征求意见,一出院就进行修改完善,在最后一次住院前完成了2万字的关于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文章。真可以说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从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和信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和话语体系

卫兴华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方面也有重大建树。2015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今年10月,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和逻辑起点》,系统论述他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话语体系的思路。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卫兴华教授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已经提出的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应贯彻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中。他明确指出,结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生产力快速发展这两个方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可以表述为:通过快速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不同,后者是服务于革命的任务,前者是要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因此对马克思所讲的政治经济学对象要有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要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同时,也要研究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有两个层面: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研究技术层面的生产力,而是研究生产力的社会层面。比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新发展理念等,要研究怎样更好地发挥生产力诸要素的能力。卫兴华教授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发表的论文中剖析了忽视发展生产力的危害和发展生产力需要解决的问题。强调了"生产力标准"的问题。强调不能把生产力的发展归结为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应承认生产力自身的内在矛盾及其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在这方面卫兴华有三个重要的理论突破。

一是关于生产力要素的突破。理论界长期流行生产力二要素或三要素观点。其依据是《资本论》中讲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即三要素论(如果将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合称生产资料,即二要素论)。卫兴华在1980年第11期《哲学研究》上发表的论文提出应突破生产力二要素论或三要素论的传统见解。主张生产力多要素论。其依据是《资本论》第一卷中关于影响劳动生产力的要素的论述:“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和它在生产中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他认为科学、分工协作、管理、自然力等也是生产力要素。随着生产的发展会有新的生产力要素加入。卫兴华教授指出,长期以来,把生产力的内容理解得很狭窄,不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平衡,忽视甚至鄙弃科学技术和科技人员的作用。致使我国的生产力的发展成为跛足的东西。因此认识和遵循马克思的生产力多要素论。特别是把握马克思强调的科学的独立作用。有利于我国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重视对马克思的财富论的研究。卫兴华教授在2019年发表的《马克思的财富论及其当代意义》一文认为,马克思的价值论与财富论。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两个重要理论。财富论适用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更适用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价值论适用于一切商品经济,商品价值关系不是永恒范畴。未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时,商品生产消亡了,由使用价值构成的财富,会以产品的形式独立存在。以使用价值为内容的财富将以实物形式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最终将实现使"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达到"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这意味着,在卫兴华教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财富论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学理论。

三是社会主义要将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统一起来。卫兴华教授认为,如果忽视和脱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只片面强调社会主义道路,强调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消灭剥削,结果会是普遍贫穷的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反过来,如果只片面强调生产力标准而忽视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重资本、轻劳动,重私有、轻公有,重增长、轻公平,会导致贫富分化,背离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统一起来,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兴旺发达、顺利发展。

卫兴华教授还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用话语的准确性问题。

例如,不能混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反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摒弃所谓“传统社会主义”,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否定所谓“传统马克思主义”。就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表述来说,卫兴华认为,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并不表明任何股份制本身就是公有制,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或资产经营方式,它同所有制是不同层面的问题。股份制的性质取决于入股资本的性质,私人资本组织的股份制,依然是私有制。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存在形式,不是其“实现形式”。股份制既可以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现形式,也可以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不能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同“公有制存在形式”等同起来。

三、准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制

卫兴华教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也许不是最早的,但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可以说是最早的。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开始以后,卫兴华教授的研究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他与他指导的博士生在1986年发表文章指出,在调节社会生产比例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对经济的宏观控制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国家调节市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完善市场机制,保证市场机制能对企业进行充分调节。他和他指导的博士生在1986年《学术月刊》第1期发表的《论企业活力和企业行为约束》一文中提出,增强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活力,并且要把其活力纳入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轨道。该文获得了1986年度的孙冶方经济学奖。

1986年卫兴华教授和他的博士生合著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在国内第一次对“经济运行机制”的概念作出界定。他在1987年第1期《经济研究》发表的《计划调节导向和约束的市场调节》一文中进一步提出"计划调节市场,市场调节企业"的运行机制模式,认为计划与市场是主导与基础的关系,这一思想得到经济界的广泛认同。1989年出版的《经济运行机制概论》,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获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由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这一原创性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卫兴华教授和他的团队荣获了2019年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基于对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卫教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1993年,卫教授发表论文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涵盖的范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

而广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应包括非公有制参与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既然是从通过市场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角度讲的,那么这种市场,不管是哪种经济成分参与的,都一样起资源配置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由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构成的。但当有些论著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相等同,从而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错解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卫兴华又作了一些澄清理论是非的解读。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不包括私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不能算作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四、准确认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按要素分配

卫教授作为人民教育家,心怀人民。他认为,马克思把政治经济学区分为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和劳动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心系劳动人民,为劳动者的诉求和权益鼓与呼。卫兴华教授在指导我们时特别强调理论要为劳动人民的利益讲话。

卫兴华的收入分配理论就体现了他心系劳动人民的情怀。在我看到的文献中,卫兴华可以说是最早阐述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的在未来社会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的观点的。卫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其初衷是要让劳动人民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境地,成为社会的主人,过上有尊严的富足的生活,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通过快速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初衷和根本目的的唯一途径。基于这种认识,卫教授认为实现共同富裕不能等到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水平,现阶段就要推进这个过程。其路径除了发展生产力外,再就是制度建设。公有制、按劳分配都是围绕通过快速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主线运行的。

对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卫兴华教授发表了如下见解:(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在外资、私营经济中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在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经济中根据控股情况决定其分配关系。(2)按生产要素分配只存在于生产要素分别归不同主体所有的经济中。诸生产要素如果归同一主体所有,就不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关系。(3)不能把按劳分配等同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在公有制经济

中。劳动者是以主人的身份。而不是仅仅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的。(4)不能把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只概括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以此否定按劳分配或将其纳入按要素分配之中。(5)不赞同有些学者宣称按劳分配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按要素贡献分配就是肯定要素价值论。他指出。私营和外资企业是实行按要素所有权分配;收入分配的多少受市场机制制约。也受到政府的调控;自然力作为生产要素也有贡献,但并不参与分配,因为没有被私人占有。

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分配领域曾流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提法。卫兴华教授一开始就对这种提法提出质疑。他指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用于指导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不妥当的。“效率优先”作为对生产领域的要求是理所当然的,但“效率优先”作为相对于分配公平的原则,即初次分配只注重效率。不重视公平,是存在问题的。他始终主张在分配领域中应是效率与公平并重。实现二者的统一与结合。主张生产重效率,分配重公平。认为社会主义应重视分配公平,分配公平有利于促进效率。相反,重效率轻公平,有利于资本而不利于劳动,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正是初次分配不公导致的。因此卫兴华教授主张在初次分配领域就要处理好公平分配问题,不能等到再分配领域才去解决公平问题。

显而易见,卫兴华教授不是像个别人说的保守的经济学家,他在世的时候都处于研究的前沿,他的理论是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因而更有生命力。最后用卫兴华教授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我是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知马克思主义的初心。这样,党的初心,马克思主义的初心,烈士先驱们的初心,都融合于我的心中。不管顺境逆境,不管受过多少挫折和委屈,初心不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将继续为增进劳动人民的福祉'鼓与呼',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贡献一份力量。”

卫兴华教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奋斗了一生,无愧于“人民教育家”的国家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