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飞:瞄准更高目标推进民生建设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7-02-10 浏览量:14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的重要讲话中,高度重视民生工作,提出了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对江苏人民的关心。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率先发展,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保障与改善民生奠定了基础。推动经济发展上新台阶的目的,是为了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因此,要找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发力点,推动经济建设与民生建设互动并进。

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首先要确立更高的新目标。新时期民生工作更高的目标,来自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宗旨,来自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群众的期盼,概括为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七个方面,每一个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做好。我们的工作做得再好,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总是有一定的差距与不足。因此,要从差距出发,着力解决供给不足、配置不均、效率不高、机制不全等问题,尽快补齐短板,迎头赶上。这就是与时俱进的道理。

做好民生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方向明确了,就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更多地关心困难群体,特别是农民工、农村留守老人与妇女儿童,更大力度推进扶贫。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养老、住房保障、食品安全等。“六大体系”建设是江苏民生工作的亮点,各地要将探索成功的经验制度化,把民生工作奠定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提高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指标过低就会脱离群众,指标过高就是说空话,不要搞超前许诺,应尽力而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工作要注重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一张蓝图绘到底,要通过制度性的安排,让人民群众普遍得到实惠。民生工作就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实事要始终围绕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新时期民生工作的高标准、高水平,只有在改革创新中才能达到。过去,面对普遍贫困,允许少数人与少数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实现突破、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现在,要着力提高普惠性。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的阳光要普照大地,不能有一个地方、一个群体甚至一个家庭与一个个人,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共同富裕是百姓富的根本道路,要迈开新的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