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震:南京开放型经济:现状、环境与发展对策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8-05-29 浏览量:20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九五”期间,南京市开放型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推动了南京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认真总结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经验,进一步调整和确立新形势下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无疑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一、南京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南京市“三外齐上”,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南京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

1.在对外贸易上,进出口总量持续高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外贸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6.98亿美元,是1991年的11.1倍。“九五”期间的1996-1999年,除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外,其余年份外贸进出口增速都在15%以上。特别是1999年外贸增速达到57.5%,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和江苏省的增幅。即使是1998年在东南亚货币贬值、人民币币值坚挺、我国外贸环境恶化的条件下,南京市的出口贸易额也比1997年增长了10%,高于全国同期增幅。这预示着南京对外贸易的发展开始进入稳定、快速发展阶段。对外贸易的持续高速增长,使得外贸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大提高。以1美元=8.28人民币计算,1999年南京市的外贸依存度达到25%,出口依存度达到11%。外贸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南京市外贸占江苏省的比重也首次突破8%,达到8.6%。南京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跟省会城市的地位开始相称。

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由1990年的80.1%升至1998年的97.8%。特别是工业制成品中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增长迅速,1998年占出口额的比重达32%,家用电器、电讯设备及器材等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汽车、电车、摩托车及零件的出口额亦达到2994.2万美元(比1997年增长49.6%)。出口结构的优化不仅使出口商品更与世界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相一致,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而且与南京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相一致,有利于扶植重点产业、产品的生产规模,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出口市场结构方面,出口市场由1990年的63个增至1998年的132个,在稳定传统的亚洲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美、欧及南美、非洲市场,使出口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有利于减少恶性竞争,降低经营风险。如1998年在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对亚洲出口降低7.9%的情况下,由于对美、欧出口分别增长40.1%和23.4%,从而稳定了全市的出口规模。

随着外贸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化,南京市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不断增多,基本形成了外贸公司、三资企业、自营企业共同经营外贸的格局。据统计,1999年南京市有外贸经营权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达到158家;全市外贸额中,外贸公司占30%,外资企业占51%,三资企业成为推动出口的主力。外贸经营垄断的打破,不仅有利于发挥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外贸的扩展,而且竞争也迫使各企业努力提高效率,壮大规模,提高竞争力,从而出现了一批骨干企业。如1998年南京市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2家,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4.6%。

2.在利用外资上,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利用外资呈现加速发展势头,外商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带动了南京经济的发展。南京市利用外资的步伐开始时慢于全国,直到1984年才成立第一家外资企业。但90年代以来,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南京利用外资的步伐开始加快,吸引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九五”期间,利用外资呈现加速发展势头。90年代以来,南京实际利用外资额一直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并有两个阶段性跳跃:1993年比1992年增长151.8%;1997年比1996年增长50.3%。到1999年底,南京市累计批准外资企业5637家,实际利用外资额39.6亿美元。其中1997-1999年三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20亿美元,超过前13年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总和。特别是近年来,南京利用外资的质量不断提高,大项目不断增多。如1998年新批外资项目中,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共33个,虽然项目数只占当年的9%,但总投资额却占64%。

在外资结构上,主要投向是第二产业,其中1/3左右进入了作为支柱产业的“电汽化”行业,这大大优化了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增强了名牌产品实行纵横向整合、扩张生产规模的能力,确保了重点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的优势地位,为最终走向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出现了金城摩托、华飞彩显等一批优秀合资企业。外资企业还逐步成为南京走向国际市场、更深程度参与国际分工的桥梁。1998年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10.5亿美元,占全市的61%。

3.在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上,基本上形成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完整体系。到1999年底,南京共有境外非贸易企业76家,其中加工贸易项目33个(其中经国家确认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6家),项目分布在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服务、生产等15个行业。在对外投资中涌现出一批明星企业。如金城集团先后在伊朗、孟加拉国、阿根廷、巴西、尼日利亚、越南和菲律宾等国投资设厂,使集团从最初的整车出口发展到散件出口、技术出口和设备出口,2000年1月在阿根廷投产的金城阿根廷有限公司年内摩托车产量即可达到6000辆。南京发长公司、市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华东电子管厂、时花集团等都在国外设立了分支机构。应该说在这方面,南京是走在全省前列的。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工作发展迅速。全市已有获权开展对外承包劳务的企业12家。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与工程额每年分别以平均26%和21%的速度递增。从1990年的1533.64万美元和1633.81万美元到1999年双双跨越了亿美元大关。到1999年底,全市已累计新签或新接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7.6亿美元,累计完成营业额6.8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5万人次,期末在外人数由90年代初期的不足500人上升到90年代末的6000余人。全市对外承包劳务业务分布在世界上52个国家和地区。全市的对外承包工程由过去的单纯接收其它公司的转手单子发展到独立承接总包工程,工作领域也逐步由工作初期的建筑领域发展到电子、缝纫、技术指导、软件开发、设计服务、医疗卫生、仪表等多种行业,从简单的劳务输出发展到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劳务输出。

4.在开发区经济上,已经迅速形成了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成为支撑南京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9月破土动工,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域规划作出重大调整,缩小原有的高新区本部面积,在新港和江宁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划出5平方公里的区域,设立了南京高新区新港高新技术工业园和江宁高新技术工业园,形成了“一区多园”的新格局,总面积仍为16.5平方公里,其中江北6.5平方公里,江南10平方公里。

“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南京高新(浦口)新港和江宁3个开发区发展迅速,成绩斐然。1999年,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33.8亿元,实现利税43.77亿元,出口创汇3.70亿美元,合同外资1.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2亿美元。其中,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浦口)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21亿元,实现税利21亿元,出口创汇1.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88万美元;江宁高新技术工业园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8亿元,实现税利11.22亿元,出口创汇1.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832万美元;新港高新技术工业园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2亿元,实现税利11.55亿元,出口创汇1.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832万美元。开发区的聚集效应和服务功能,对南京的产业优化产生了较强的辐射作用。特别是开发区的科技优势和先进的运营体制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竞争力较强的大项目和高新技术核心企业。开发区作为高新技术的“孵化器”和高科技产业基地和创业中心的作用初步形成。

二、我国加入WTO以后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环境分析

1.加入WTO,使我国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我国以往的对外开放有两大特点:一是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种主动开放,二是政策性开放。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我国的对外开放也面临着质的变化,即由主动开放向被动开放转变,由政策性开放向体制性开放转变。

所谓主动开放,就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的安排、开放时序的把握、开放程度的掌握,都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与体制改革相类似,我国的对外开放也是走的一条“渐进”的道路,采取的是“梯度开放”战略,开放的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加入WTO以后,我国作为WTO的正式成员国,必须遵循WTO为国际贸易所制定的各成员国普遍接收的规则,如非歧视、更自由、可预见、鼓励竞争等原则,逐步削减贸易和非贸易壁垒,推动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与金融等领域的自由化,按照多边自由贸易的框架的规定开放市场。也就是说,我国一旦成为WTO的成员国,就必须遵守WTO的“游戏规则”,受到WTO自由多边贸易体制框架的约束,开放的时间表已经不掌握在我们的手里了。当然,我们应该也能够按照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原则以及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享受的优惠待遇,对国内产业提供保护,但这也只能在WTO的框架内进行,而不能自行其是。这就是所谓被动开放的实际含义。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后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主动权,变“被动开放”为积极应付,适时转变开放战略,就很难做到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掌握加入WTO以后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与主动开放相联系,我国以往的开放具有明显的政策性开放的特点。一是地区政策倾斜。从经济特区的创办到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再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及至90年代浦发新区的开发和开放,中央政府无不给予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优惠。二是采取包括减免税收、降低地价等各种优惠措施鼓励外商来华投资,给予外资企业以“超国民待遇”。加入WTO以后,这种政策性开放显然已经与国民待遇等多边国际贸易规则不符,而且造成内外资企业的不公平竞争。我们知道,WTO规则的实质是市场经济规则在世界范围内的运用和发展,旨在倡导公平、公开的竞争秩序和规范的竞争环境。因此我国的对外开放必须由政策性开放向体制性开放转变,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完善有关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以符合WTO规则的规定。要尽快建立既适应WTO运作机制要求,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政策运行机制和企业经营机制,创造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改革与开放的时序问题上,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孰先孰后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应该在先,开放可以稍稍滞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微观基础的再造、市场体系的完善和间接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并使我国的产业具备一定竞争力以后,再逐渐对外开放国内市场。另一种观点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除了加快改革外,以开放促进改革,才能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步伐。应该说,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在实践中,改革开放也是相互促进的。但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为使我们的行为规则和运作机制适应WTO的要求,以开放促进改革显然已经是现实的选择,改革的步伐必然要加快。

2.国内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提高。入世以后,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表现在:商品、要素、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行政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将继续减少;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将不断完善,国有经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外商投资经济、股份制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私营经济以及多种所有制混合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将被正式确认,法律的执行、市场经济秩序将趋于规范;多种所有制形式根据市场经济运行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求而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步伐将加快;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将进一步市场化和多样化;外资的战略性投资将逐步增加,外资和民族资本的平衡将成为重大课题;非国有经济将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等带有垄断性的部门。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之与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接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提高。这为南京市企业全面参与国内外竞争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国内业已形成的买方市场对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经过20多年调整增长的量变积累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已逐步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短缺经济的卖方市场状态,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的供求格局。买方市场的形成对南京市开放型经济形成了新的挑战:其一,国内市场的相对饱和使得国际市场成为影响南京市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要求南京市企业更多面向国际市场从事生产。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和预测国际市场行情,不调整生产格局,生产国际市场适销产品。而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多数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脱节,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其二,南京经济由于一直以轻加工为主,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将一些边际部门和过剩的生产能力向国外转移,从事境外生产加工,是南京市面临的紧迫课题,它要求相关政策的调整和配套;其三,由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加之即将入世,外资和国外产品将更自由地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已日益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国内市场的竞争也已演变为国际竞争。发展开放型经济当然就包括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在国内呈现买方市场、各地区存在大量重复建设、外资企业产品和进口产品又将大量进入的情况下,南京市企业要想巩固和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就必须生产出更多差异化、低成本、高质量产品。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则是寻求差异化、规模化优势的有效途径,这反过来要求南京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三、新形势下加快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1.加快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步伐。如果说,我国第一轮开放是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要内容的话,那么,在加入WTO的新一轮的对外开放中,服务业的开放是个重点。服务性产业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简单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如小商品市场零售业,小型餐饮业,一般家政社区服务业等。另一类是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服务业,如金融、保险、旅游、电信、信息咨询、现代零售、批发商业等服务性产业。这里讲的扩大开放的,主要是指后一类服务性产业。这类服务性产业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市场需求有广泛的世界性,产业发展在满足国内市场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像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旅游等服务商品的市场属性本身就是国际性的;二是这类服务性产业大都是知识密集型的,其国际竞争优势主要靠技术和管理,而不是简单地劳动力成本,这就是说,这类服务性产业大都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后,服务性产业开放亦是大势所趋。要理解这一点,只要看看中美关于中国的“入世”谈判后的“要价”就行了。美国等发达国家要我们开放的几乎是服务业。因此,应主动逐步开放金融、保险、旅游、电信、咨询等服务市场,使南京市这类产业在竞争中逐渐成长。

2.实现贸易战略和引进外资战略的转变。在贸易战略上,我们应逐步改变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状况,以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和规格的差别产品参与同一产品市场的国际竞争,以产业内贸易作为对外贸易发展的方向。在引进外资方面,改变原来主要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做法,给予外资国民待遇,创造内外资平等竞争的市场条件。要把吸引外国跨国公司投资作为吸引外资的重点,把发展与跨国公司的协作配套,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点,作为一篇大文章来做。目前,跨国公司大都采取“本地化战略”,愿意在当地采购零部件而不是进口,只要质量有保障,因此外资企业的配套市场是很大的市场。

3.要注意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高技术必须走开放的道路,在开放的环境中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捷径就是与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合作,成为跨国公司的国外生产基地,成为它们整个国际生产线的一个环节和国际销售网络的一部分,把它们的利益与合资合作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它们才有动力不断提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才能跟上全球技术更新发展的潮流。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欢迎对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举办R&D中心。在这一方面,沿海地区并不缺乏人才,而是缺乏市场信息和关键设备。与跨国公司合作,就可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像海尔和春兰集团做的那样,到海外去开办R&D中心,直接获取国外的最新信息和技术。

4.积极研究利用外资的新方式。

从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到多渠道吸引间接投资。在南京市以往引入外资中,外商直接投资占了绝大部分,这已不适应国际投资多样化的新趋势。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从90年代开始,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就落后于国际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而且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际间接投资在国际投资总额中比重越来越大,日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和发展前途。国际经验表明,凡是在国际经济竞争力方面提升迅速的国家,基本上都是采取吸引国际间投资为主的投资新方式。加入WTO以后,我国的资本市场终将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因此,在新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在国内市场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吸引外资参与南京市经济建设,我们必须积极地开拓利用国际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方式主要有:国际贷款、国际股票投资、国际债券投资、国际租赁、国际投资基金等。南京市可考虑适当增加利用国际商业贷款;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利用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加速推进国际债券融资;大胆尝试通过美国纳斯达克、伦敦技术板(TECHMARK)、新加坡和香港创业板等国际资本市场进行境外融资。

在引进直接投资形式上要有新的突破。一是创造条件,鼓励外资以收购兼并方式进入南京。加入WTO将给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新的机遇,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面临着新的转变。传统的举办“三资企业”的引资方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占全球跨国投资主导地位的收购、兼并方式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完善而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方式。这样,将为南京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加强与国际资本的合资合作提供新的通道。当然由于我国A、B股市场尚未合并,还不允许外资进入国内证券市场买卖人民币股票,外资还不能收购国内的上市公司,但可以创造外资间接收购国内上市公司的条件。间接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购买某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或主要持**司自身的股权,达到可以控制这些控股公司或主要持股公司的程度,或者授意被自己控制的公司收购某上市公司的股份,从而得以间接控制该上市公司的行为。这些控股公司、主要持股公司或受控公司可以是境内法人,也可以是境外法人,所持有或收购的股份可以是上市公司的国家股、法人股或社会公众股。这种收购方法在当前法律禁止外资直接购买上市公司人民币股票的条件下,尤具实际意义。比如可以另行在国外注册公司或在国内注册公司(不上市),使其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司,这样,外资就可以通过收购该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或主要持股公司自身的股权,达到间接控制国内上市公司的目的,为外资打开进入南京的另一个通道。

二是积极利用BOT方式引进外资。利用BOT融资的现实意义表现在:BOT投资项目一般都是基础产业,发展BOT融资可以减轻政府直接的财政负担,弥补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缺口;BOT方式使得市场竞争机制进入公共部门,打破垄断,实现公共产品的生产投资民营化,外部效应内部化,从而提高投资项目的运作效率,可降低项目投资风险;BOT方式是一种利用外资的新渠道,采用BOT融资政府无需担保,也无需支付项目贷款,从而不会增加外债负担。可积极利用BOT项目融资方式进入南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例如南京市目前正在计划中的地铁建设就可以采取这一方式。在BOT融资方式中,整个项目的决策和谈判签约都由政府直接负责,政府承担宏观管理的责任。政府不仅要对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进行充分论证,避免项目的盲目性;而且要对具体的BOT工程实施管理职能。

4.积极鼓励南京企业“走出去”。如果说过去的20多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是“引进来”,那么,新世纪开始后对外开放的重点是“走出去”。也就是说,“走出去”是对外开放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内容非常丰富。既可以到海外开展“国际贸易”,也可以到国外投资办厂;既可以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国产设备出口,也可以在境外进行资源合作开发,为国内提供所需的能源、原材料和农林牧渔等资源;既可以大力发展国外工程承包业务,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也可以利用对外援助推动国内企业同受援国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要以国外市场为导向,区别不同情况,考虑到自身的可能,采取正确的战略和政策。

5.调整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战略,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发展定位和战略选择南京市的“一区三园”各有其发展优势。新港开发区依托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南京港,适合内外资企业发展出口加工工业,而江宁开发区向南京新城区或辅城方向发展,且有禄口机场作为依托,招商引资颇具优势,所以应将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工业生产作为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南京高新区则应以孵化高新技术成果为主,以培育、吸引和聚集高新技术企业为本,把高新区真正办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和地区性技术创新基地,把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如果统一领导和规划,合理分工,则可以各扬其长。高新区不一定要举办很多加工工业性企业,而主要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至于工厂则可以放到另外两个开发区。现在已经到了认真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6.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经济的管理体制。全市上下首先应牢固树立开放型经济的龙头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发展大经贸的思路,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高效的开放型经济的管理体制。

要强化政府的调控和服务职能,弱化政府审批管理职能。应实行外经贸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以保持政令的统一和畅通;建立完善有效的中介服务体系,协调国内外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借鉴日韩和我国北京的经验,建立开放型经济联系会议制度,加强政府与民间的沟通与协商一致;实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建立高效的管理、服务与经营网络。

最后,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南京市还应积极制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参与国内外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方面,上海、北京、深圳等地都制定了积极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南京也应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