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兴旺小康生活有望

作者:亳州晚报来源:亳州晚报发布时间:2022-02-28 浏览量:10

2014年,谯城区观堂镇张各村被列为贫困村。

张各村与河南省永城市裴桥镇交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如何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养“扶贫羊”、种金银花、建扶贫基地、修路……不甘贫困的张各村人,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如今,昔日的贫困村已经变成了幸福村,贫困群众先后过上了好日子。

“我有6万多粉丝”

7月10日上午,记者在张各村见到刘四化时,他和妻子刚从地里锄完草回到家,他们的几个孩子,正在电视机前看电视。

“你看,俺家这三间房屋通过危房改造新建的,两间偏房也是新盖的,家里空调、冰箱、电视机、电风扇都有了,现在是吃不愁、穿不愁,孩子上学也不愁,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说起如今的生活,风趣幽默的刘四化打起了比喻。

刘四化告诉记者,以前的生活和现在相比,可以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六年前,刘四化和他5个年幼的孩子挤在两间透风漏雨的房子里,吃不饱穿不暖,妻子长期外出打工,身患侏儒症的刘四化只能在家照顾孩子,生活陷入贫困。

2014年,刘四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了市政办的帮扶对象。市政办根据他家的情况,相继送来了20只幼羊,并请来专业技术人员教他养殖技术,勤奋好学的刘四化还自己买来书籍钻研,很快学会了养羊。

刚开始的时候,刘四化就在自家院子里搭个棚养羊,每天割草、喂水、打扫……忙得不亦乐乎。为了增收,他还自己花钱买来了一只种羊,让扶贫羊“开枝散叶”。养殖第一年,随着20多只羊的出售,刘四化挣到了一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养羊更加上心了,扩大了养殖规模。2016年,养殖收入加上低保收入、教育资助、种植补贴、光伏补贴以及8亩地的种植收成,刘四化家脱贫了。

7月10日傍晚,刘四化来到新建的养殖场,在一只大盆里装上饲料,均匀地倒进食槽内,100多只羊一边“咩咩”叫着,一边争抢食物。

“这个养殖场刚建好两个月,投入了17万元,现在有120只羊,其中有60多只待产,到年底至少能达到200只。这些羊根本不愁卖,都是朋友直接来拉。“刘四化自豪地说。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昔日意志消沉的刘四化变得爱说爱笑,爱交朋友。他告诉记者,他现在的朋友很多,大多数是通过新媒体平台认识的,他空闲时通过“快手”直播带货。

“我小时候学过才艺,直播时唱唱歌、跳跳舞,活跃活跃气氛,大家都很喜欢,我现在‘快手’有6万多粉丝了。”说起这事,刘四化又爽朗地笑了起来,他直播时帮别人卖过鲜桃、洗头膏、牙刷、牙膏、鞋子等,每个月至少可以给他带来不少的收入。

如今,刘四化家庭每年纯收入达到了7万元左右,人均达到了9000多元。“这在以前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刘四化满眼感激地说。

笑从金银花田来

“老苏,你现在身体看上去好多了,精神看上去更好。”“是啊,我种的金银花,第一茬已经卖了一万多块,马上又可以卖第二茬了,又是一万多块啊,想想就高兴。”7月10日,张各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之峰走访贫困户苏发征时,两个人愉快地进行交谈。

几年前,苏发征的妻子患了重病,为了给妻子看病,苏发征多年的积蓄不仅全部花光,而且还欠了债,他终日愁眉不展,自己身体也出现了疾病。2014年,苏发征家被认定为贫困户,村里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对他家进行帮扶,让老两口享受到各项扶贫政策,加上苏发征在村里扶贫基地的打工收入,2016年,他家实现了脱贫。

老伴去世后,苏发征前往山东打工,靠劳动挣钱还债。在一次打工返程途中,他巧遇了金银花,从此与金银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车子开到临沂突然坏了,一时也修不好,我就到附近的山上转悠,看到一个老人正在田里摘花,我问他这是什么,他告诉我是金银花,可值钱了,我就来了兴趣。“说起两年前的这段经历,苏发征津津乐道。

虽然有了兴趣,谨慎的苏发征并没有立即开始栽种,在遇见金银花的那一年里,他连续跑了四趟临沂,一住就是几天。

“从他们开始栽苗、到日常管理、到开花采摘,一直到最后的烘烤,我全程都参与了,然后我才下定决心栽种。“苏发征说,他从去年5月份开始,种上了十来亩金银花,当时买了5000棵苗,一棵一棵栽,一棵一棵浇水。由于种植金银花不能上化肥,他又从附近的养殖场拉来鸡粪,一棵一棵上粪,从早忙到晚。说起那段辛苦历程,苏发征犹历历在目。

看到金银花棵与棵之间有一定的间距,爱惜土地的苏发征想着套种些农作物增收,便见缝插针地种上了豆子,这一决定让他至今后悔不已。

“豆虫吃金银花的根,死了3000多棵金银花,真是心疼,少收入了好几万元。”苏发征懊悔地说。

除了种植,烘烤同样是一道难关。“刚开始的时候掌握不好湿度、温度,把金银花放进烘房里,整夜整夜地守着,但还是烤坏了三四炕。”苏发征说,现在好了,已经完全掌握了烘烤技术。

辛苦付出得到了丰厚回报,金银花给苏发征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三茬金银花可以卖4万元左右,另外我种的还有苍术,今年收入五六万元不成问题。”苏发征笑呵呵地说,有了第一年的种植经验,明年收入将会更多。

贫困村变幸福村

盛夏时节,张各村扶贫基地一派葱茏景象,几名贫困户正在白芍地里薅草。

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张各村依托孔德利种养植专业合作社打造了这个扶贫基地。合作社负责人孔四化告诉记者,这个扶贫基地占地300多亩,种植有中药材、农作物、景观树等,还有100多个蔬菜大棚,养有3万多只鸡,贫困户每天只要来就有活干,其他村民来同样有活干。

“一天能挣80块钱,活也不算累,从过完年到现在,在这里打工挣了8000多块钱。”说起收入,正在薅草的贫困户刘四书露出了笑容。

“在家门口就能干活,还能照顾孙子,不错不错!”同样在薅草的贫困户王秀荣接过话说。

产业兴旺,脱贫致富才有保障。张各村2016年实现贫困村出列后,村里和驻村工作队在巩固脱贫成效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上。加强村内光伏电站管理维护,实现稳定运营增收;投入资金40余万元,建成中药材烘干厂房并投入生产运营……2019年,张各村集体收入由2014年的零元增长到21万元。同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目前已发展白芍、牡丹、白芷、白术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近2000亩、瓜果蔬菜1750亩,有力带动了贫困户和广大村民增收致富。

腰包鼓起来,生活环境也要美起来。

“张各村过去基础设施薄弱,道路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遇到连阴雨天,村民到3公里之外的观堂镇赶集都非常困难。”李之峰介绍,近年来,张各村把修建水泥路、彻底改善交通状况作为关键任务,先后筹资完成了道路硬化14.6公里,实现了水泥路面自然村“庄庄通”目标。

同时,张各村结合81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打机井80眼;对姜沟、老监沟等沟河进行了清淤治理,完善了桥涵配套设施;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持村庄的整洁美观;所有自然村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农村广播“村村通”;新建了标准化村卫生室,配置了必要的医疗设施;建设小学、幼儿园各一座,实现了村内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一系列基础设施的新建和完善,大大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俺今年85岁了,现在吃的用的啥都不缺,看病有医生上门,出门都是好路,晚上还有路灯,村里的环境也变美了,真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说起现在的生活,张各村村民张桂兰的脸上笑出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