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密码和文化命脉

作者:黄山日报来源:黄山日报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量:51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黄永强

《清河张氏族谱》,可以算是右龙村的生命密码和文化命脉——现在,它们全部摊放在二楼粗糙的水泥地面上,看上去苍老,但气息沉稳,让人心生敬畏。

长期醉心于田野调查的徽学专家陈琪先生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整理着族谱,掸灰、抚平、分类,不理会外面吹进的冷风。唐僖宗乾元年间,张氏先人由浙江富阳迁徙至此,见此地林木茂盛,风清气朗,山间那条涓涓溪流就是著名的新安江源头,遂起意定居于此,这一住就是一千多年。

——族谱上说,右龙原名蟠溪,明弘治年间改名右龙。

老实讲,徽州的乡村处处皆美,只是雷同之处太多,地形、风貌、植被,甚至建筑和布局,都有似曾相识之感。而右龙是卓尔不群的,村庄如其名,真的像一条巨龙静静地蛰伏在两道青山之间。村口的水口林遮天蔽日,四围的山上是品质极好的茶园,毛竹、油茶、香榧树点缀其间,这大块的绿色生机勃勃又层次分明,像是画家在画布上的匠心布局。走进村子,窄窄的街巷曲直有度,住在里面的人该都是心有分寸的吧。

族谱上记载的张氏祠堂依然在村子的中心,祠堂外貌看上去并没有威严感,内部也无精雕细刻的呈现,青石和黑土咬合成结实的地面,梁柱的纹理像一个饱经风霜的成年人。很多年前,曾到祠堂的楼上采访过一个会议,关于开发有机茶的村民动员大会。当时,“有机茶”这三个字是第一次听闻,好像天外来客一样,新鲜而诱人,每个人都感觉有一场革命要来似的。干部侃侃而谈,眼里放射着热切的光芒;村民也被调动起来,质朴的脸庞冒出一层淡淡的红晕……会议进行当中,天空开始飘雪,祠堂的天井里拥满了白色的雪花,它们好像争着上车的乘客,灵巧地旋转着身子,只为一头扎进古老的天井,而不愿意停留在屋顶的瓦片之上。

若干年后,“有机茶”真的为右龙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这个偏僻的村落忽然就名声大振起来。茶季里,村庄沉浸在浓浓的茶香里,家家户户手工制作有机茶,那一套功夫也不简单,铁锅杀青、竹笼烘制、手工整形,哪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制茶手目光炯炯,抿着嘴,绷着劲,翻炒、揉捻、理条,全凭手掌的把控,在和茶叶上千次的接触中,他们会清楚什么时候它最饱满、最有生命形态,同时又揉搓出诱人的身姿……这样的茶叶自然最好,“新安源有机茶”着实香醇,后来居然就名动京城,这份荣耀让右龙人很骄傲。其实右龙的茶叶自古有名,村里大凡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白居易那首著名的《琵琶行》里的两句诗:“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可能说的就是右龙的茶叶输出到邻近的贸易重镇浮梁,然后月明之夜,琵琶声碎,引出千古诗篇吧。

族谱上记载的是村中一条道,这条道也了得,名字就叫徽州大道。因为右龙地处皖赣交界,古时从江西浮梁、瑶里进入徽州的第一站就是这里,同时,大量徽商外出闯荡世界,也要经此入赣,然后经水路到鄱阳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村人历来对这条古道珍爱有加,村里有民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全村人都要撂下各自的营生,自动地汇聚到这条古道上,清理杂草灌木,修补损坏的台阶,所以,右龙的徽州大道至今仍是一条品相完好的道路。从虎头岗下来,古道就匍匐在密密的树林中,遇上好天气,阳光从茂密的枝叶间探进来,将古道照得斑驳迷离。眼前豁然开朗,树林退在了身后,大片的茶园里,绿油油的茶树,像一队队准备接受检阅的战士。古道在茶园里盘桓而下,远远的,有数棵高大的香榧树相迎。有一次,陪同一位北京来的老人走这条古道,他一路走走停停,表情凝重,后来得知,他父亲当年是这条古道的常客,作为“挑担客”的一员,无数次在这条路上洒下汗水。父亲生前曾和他详细说了这条古道,包括在虎头岗掬一口清泉水,在茶园的某处有一次歇肩……现在,儿子在古道上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这些标志,清晰地看到了父亲浸润着血汗的足迹。

右龙村还有一样拿得出手的东西,便是远近闻名的板凳龙。板凳龙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据说当时的人们为了驱赶邪恶,祭祖祈平安,由张夏六公始创设计。所谓“板凳龙”就是以一块块木板为道具,辅助于竹篾、彩纸、腊烛等材料,制作出独具一格的木质龙灯。右龙板凳龙由掌灯人、龙头、龙身、龙尾、锣鼓队五部分组成,舞动时,龙头龙尾两个乐队击打锣鼓,吹奏唢呐,燃放鞭炮。由于受木板限制,舞动时不好做翻滚之势,基本动作为上下冲浪式和神龙盘柱式,这样不花哨的舞动愈见其大气。这些年来,板凳龙制作技艺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每年节庆在村里演出,而且数次参加省、市、县各类重大节庆活动,还被邀去江西省参加友好表演,成了乡村文化民俗的形象大使。

其实,舞板凳龙的主角就是村民,元宵节那天,从村中祠堂里抬出龙头、龙尾,龙身则是各家各户的板凳。黄昏时分,劳作归来的村民洗净身上的尘土,换上压在箱底的彩色服装,扎上黄色的头巾和腰带,立马就成了威风凛凛的舞龙手。他们扛着一面面龙身木凳,在村口大庙集中拼接完毕,点亮蜡烛,燃烧纸钱,向天祈祷,然后顺村中河流方向起舞表演。板凳龙在锣鼓声、吹奏乐、鞭炮声和叫好声中腾挪游动。而最精彩的盘龙阵是在村口的操场上完成的,所有的人屏息以待,板凳龙队先是绕场盘成大圈,然后快速地一圈一圈向中心盘进,当龙头到达中心点时,围观群众齐声发出阵阵呐喊,板凳龙头高高擎起,向围观百姓叩首致意,与大家一同祈愿右龙村世代平安,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