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刚:安徽如何在增强长三角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动能上强势发力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22-08-18 浏览量:13

来源: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2021-06-22

2021年5月26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江苏无锡举行。会议认为,长三角呈现出上海龙头高高引领、苏浙两翼开合奋进、安徽强势发力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一体化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加速期。这是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效非常形象而又务实的判断。会议还围绕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增强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动能等三个方面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了广泛共识。“强势发力”既是对安徽发展成绩的肯定,也对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寄予了更高的要求。安徽要持续以强势发力的姿态和状态协同沪苏浙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

明确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的定位

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肩负着服务国家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使命。“十三五”以来,安徽的快速发展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安徽的独特优势,安徽必须紧跟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紧密协作,更好地承担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使命与责任。

一方面,在“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安徽的发力领域。一是勇当科技创新的开路先锋。2020年国家第一个实验室在合肥成立,这也奠定了安徽和合肥在全国原始创新中的基础性地位;二是共建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在长三角的六大产业集群中,安徽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四大集群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三是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安徽自贸区起步虽然较晚,但是起点高,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全方位借鉴沪浙苏自贸区建设经验。2021年4月16日,安徽自贸区发布了第一批10个标志性建设成果。四是夯实长三角的绿色发展的基础。以上四个方面是安徽“十四五”协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工作,也是习总书记2020年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工作座谈会上对安徽提出的新要求。安徽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以市场的逻辑谋事,以资本的力量做事,用实干精神落实。

另一方面,安徽需要进一步明确在国家战略中的功能定位。2019年发布的长三角规划纲要里对安徽的定位是“三地一区”建设。我们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给“三地一区”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是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对于合肥而言,要在2035年建成国际创新枢纽城市。“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国家在合肥布局了一批重大科学装置,合肥也成为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十四五以及更长一段时间,合肥要朝着建设国际枢纽城市目标方向努力;二是成为新兴产业聚集地。这也是我们国家赋予安徽的重要使命,经过“十三五”发展,我们在战略性新型产业上建立起独特的优势。如在产业上称为“芯屏器合”的四个领域优势明显。进入“十四五”,安徽要立足现有基础,发展面向未来的优势产业,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三是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和区域市场,高水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高质量建设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推进中部地区崛起,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四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打造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全新版,建立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完善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行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以市级横向补偿为主、省级和中央纵向补偿为辅的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推动重点河湖水域综合治理,持续改善长江、淮河、巢湖流域水体水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全面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使安徽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的战略节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的战略链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战略力量。

找准安徽的优势

首先,安徽在长三角产业链联盟的四大重点领域均具备自身优势。其中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四个方面,安徽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比较典型的是在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领域,安徽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其次,新能源汽车是安徽未来主要发展的产业;人工智能是增强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领域,而在这方面,安徽的科大讯飞是产业的龙头,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的平台,它为推动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升级,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贡献新力量。当前,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吸纳的企业及学术单位,涵盖核心算法、智能场景等人工智能核心领域,这一联盟将致力于加速场景落地,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方面的先行先试,并鼓励优秀先行者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突破与创新。

其次,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同步举行的夯实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基础重大项目开工活动中,安徽启动了两个优势项目。其一是滁河流域(来安县汊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其二是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五期项目。

同时在,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环太湖科创圈正式成立。安徽宣城加成为环太湖科创圈核心成员城市。环太湖科创圈“两区六市”包括上海市嘉定区、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嘉兴市,安徽省宣城市等。构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有利于提升太湖在长三角区域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整合长三角一市三省的科创资源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在太湖流域提升其科技治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将科创资源和产业资源进一步整合。

安徽如何强势发力

在找准优势的基础上,安徽需要主动作为和主动担当。首先,安徽要向上海学习、向浙江学习向江苏学习。在这一方面,上海是长三角的模范生、浙江是优等生,江苏是尖子生,安徽虽是新加入的,但是要争取做上进生。回顾一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从安徽在长三角地位的确认、再到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过程比较漫长。这不仅反映了国家层面和其他成员对安徽价值的发现需要一个过程,更反映了安徽通过自身的艰苦努力,展现实力、韧性与特色发展。“十四五”期间,要发挥安徽的韧性,更要突出安徽的特色发展。

安徽必须要调整心态和姿态,彻底摒弃观望的客体心态、彻底抛弃跑龙套的配角身份,彻底克服被动接受和承接的消极作为,以主体心态、主角身份,主动作为,充分彰显新定位、新姿态和新担当。一方面,安徽要紧跟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紧密协作。另一方面,安徽要拉长长板。对于区域和产业发展而言,更要看长板,即通过拉长长板带动短板的发展。

一是拉长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的长板。长三角区域安徽的国土面积最大。人口虽然在长三角不是最多的,但安徽部分中心城市集聚人口能力呈快速上升趋势。如“七人普”数据显示出合肥人口比南京多了近6万人。这反映了安徽在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这也是安徽服务于长三角构建双循环战略支点的一个支撑;

二是拉长创新活跃的长板。这是安徽的发展底色。一方面安徽有很多的原始创新的成果,同时在长三角区域的六大产业集群中,安徽在四个产业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这个长板的拉长将进一步提升安徽的实力和地位;

三是拉长粮食安全方面“压舱石”功能的长板。安徽是农业大省、粮食主产省和南方地区唯一的粮食净调出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长三角区域重要农产品供应等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十三五”以来,安徽粮食产量由2015年的707.6亿斤增加到2019年的810.8亿斤,在全国位次由第6位上升到第4位。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2019年总产量分别达603.2万吨和231.5万吨,比2015年净增18.5万吨、1.1万吨。同时,安徽也继续保持粮食主产省定位,更是全国粮食5个净调出省份之一。目前安徽也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猪、肉牛、山羊、家禽等重要畜禽产品调出省份。粮食和蔬菜、畜禽等副食品调出90%份额流向长三角其他省市。总体上来看,安徽农业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压舱石”作用。新形势下,安徽要在保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的基础上,以智慧赋能建设农业现代化强省,全面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协同推进长三角优势互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方面等方面拉长长板、提升能级,有更大作为;

四是拉长长三角能源安全保障的长板。安徽一直是长三角能源基地。“十四五”安徽将加强两淮电力送出通道、过江通道等重要输电工程建设,强化骨干网架结构,多元高效利用生物质能,发挥煤电机组基础性和调节性作用,依托两淮煤炭基地和沿江黄金水道,有序建设清洁高效坑口电站和沿江电厂改扩建项目。完善抽水蓄能电站价格形成机制,发挥抽水蓄能资源优势,推进长三角千万千瓦级绿色储能基地建设,优化“皖电东送”机组运行方式,提升长三角电力互济互保能力,建设长三角特高压电力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