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都市圈及多城市组团是一体化和同城化的重要空间形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各地纷纷提出相邻城市谋求联合,建设多城市组团的规划。但并非所有组团发展都如预期,江苏的澄张靖组团在本世纪初跨界园区建设中曾引领潮流,而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之时却一反常态陷入困境,值得回溯反思。
从发展到停滞
澄张靖城市组团是由跨长江的江阴、张家港、靖江3个县级市构成,位于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沿江发展带和苏锡常都市圈交汇处,总面积2630平方千米,2022年常住人口389万人,GDP总量逾9000亿元。其发展经历了合作起始、促进到停滞的阶段。
合作起始阶段自20世纪末持续到2003年。1999年,连通江阴和靖江的江阴长江大桥建成,有学者曾提议合并江阴、靖江、张家港成立地级三江市,后来未果。2001年,江阴—靖江沿江开发促进会成立,由民间自组织升格为政府带动;靖江长江岸线资源丰富备受青睐,靖江沿岸规划了占地10平方公里的“沿江新材料工业园”。2002年4月,两市就公交对开、口岸合作等达成协议,靖江港纳入江阴口岸管理范畴,共享一类开放口岸的优惠政策和设施。江阴在靖江沿江地区投资已达3亿多元,民间资本在靖江的单项投资突破3000万元。
合作促进阶段自2003年到2012年。江阴和靖江之间形成跨区域的联席会议和成型的合作园区。2003年,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后改为省级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在沿江新材料工业园基础上挂牌成立,江阴与靖江按照9∶1出资共同成立园区投资公司,10年内收益留在园区滚动开发。随着江苏沿江开发战略推进,2005至2012年间,园区工业总产值由1.56亿元增至313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13%,对靖江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8%。
合作停滞阶段自2012年左右直至近期。随着江阴—靖江园区十年合作协议到期,双方管理权属、利益分配等问题悬而未决,发展趋缓。2012年,靖江港口独立设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与江阴港从协作关系转为竞争关系。2013年起,两地联动开发协调会议中断。同时金融危机等外部影响加上企业内部更新缓慢,部分龙头企业破产倒闭。2021年,江阴—靖江工业园区GDP为108.5亿元,较2013年下降10%,占靖江GDP的比例从2011年峰值的21.4%跌落到9.5%。
由向心到离心
多城市组团从发展到停滞,核心原因是双方紧密聚合的向心力不断减弱,而利益趋同性减弱带来离心力更加明显。资源关系、交易成本、共识性等因素是影响向心力和离心力转换的重要原因。
一是资源互补,澄张靖城市组团主要是基于长江岸线资源重要性和合作利用。本世纪初的合作伊始,江南岸线基本利用殆尽,而江北相对宽裕,靖江52.3千米长江岸线及沿江大片用地几未开发,具有极高潜力,可跨江共同开发、用地互补。而到2010年以后,江北可用岸线资源基本耗尽,南北两岸均面临优质岸线资源不足、建设用地紧缺的问题,资源互补的合作基础已经基本不存在。
二是交易成本,包括交通成本和政策成本两方面。1999年江阴大桥的通车改变了轮渡过江的交通模式,江阴大桥建成时是长江江苏段南京以下的唯一过江通道,三市人流、物流可借助公路廊道快速集聚,带动广阔的苏南苏北腹地联系,成为澄张靖三市提出组团的直接动力。但是,随着跨江交流不断增加,几方发现过桥的交通成本仍旧高昂(小车往返约需60元),跨江之间很难形成同城化的交通联系。
另一方面,从政策成本考量看,随着江苏的区域发展战略鼓励跨江发展,澄张靖组团被纳入省级规划中。省级政府出于打造跨界合作先导区的考量,给予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在土地、财税、管理等方面诸多优惠政策,并成立省市领导组成的江苏省沿江联动开发试验区领导小组,直接为园区服务。跨界园区发展与管理的矛盾不断涌现,民生工作受属地靖江管辖,而总体管理和经济运作由江阴负责,易产生行政壁垒。
三是共识性。澄张靖三地共识性主要来源于同根同源的社会文化,具有持续存在的合作向心力。江阴、张家港西北部、靖江历史上长期同属江阴,均为吴文化区,其风俗习惯有别于周边的江淮文化片区,相同的民系和语系为紧密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使三市天然具有联合倾向。同时,初始阶段靖江与江阴、张家港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有利于错位开发、分工合作,通过靖江的配合接轨,澄张可减少产业迁转成本,获取土地等稀缺资源,进一步提升城市地位;靖江通过江阴的先驱带动和澄张的产业迭代,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环境。
随着靖江发展提速,经济发展差距在合作停滞阶段由大转小,城市合作从强弱合作逐步转化为强—中强的合作范式,组团内产业发展方向趋同,主次关系不明、合作意愿不强,共识性逐渐弱化,作用力由向心转变为离心。靖江开发区本部发展水平与增速远超合作开发的跨界园区;由于相似的发展环境和自由分散的产业布局,三市产业集中在冶金、机电、化工等行业,且均以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为发展方向,呈现内部竞争格局。
政府和市场须合力
总体来看,多城市组团的成功关键在于把握合作中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变化趋向,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强化合作向心力,减少离心力。政府协调多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一是要处理好资源关系,从土地、人才、技术等多角度挖掘资源互补潜力,匹配发展的阶段性需求,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二是降低交易成本,主动对接政策需求,建立通畅的交通廊道和信息渠道,健全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架构和机制;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合理统筹、错位发展,适时沟通、减少分歧,避免发展目标冲突导致的合作困境和主观因素造成的合作壁垒,以共同效益驱动合作进程。同时,也要注意平衡政府与市场力量,引导市场主体广泛参与乃至起主导作用。
随着区域环境和发展要素变化,近年来江阴、靖江提出打造“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启动召开双边协调委员会联席会议、签署合作协议等优化江阴—靖江园区组织架构、改革管理体制机制,新设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等,有效持续发力,推动跨界合作,仍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