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乡融合示范区试点探索显成效

作者:来源:经济参考报2024-10-22发布时间:2024-12-04 浏览量:33

江苏南京、无锡、常州三市接合片区2019年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来,三市以此为契机,通过盘活农村低效闲置土地入市、加速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等举措,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乡村振兴、助农增收等多方面不断取得实效。

 

南京:引入科教资源促进城乡一体

记者从南京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南京溧水区、高淳区近年来围绕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用好用足南京科教资源,以集成改革推动多项创新。

据溧水区规资局介绍,面对农村闲置土地增多、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的现状,溧水区先后启动60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占行政村总数的七成,其中第一批17个村获区政府批复实施。依据镇村布局和村庄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腾退宅基地、村内废弃地、空闲地,实现农村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将节约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在全区范围进行有偿转让,调剂给近期实施的优质项目使用。

国庆长假期间,在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综合社曹庄富硒生态园里,瓜果飘香,一派丰收景象。园内简约风格的一幢幢民宿吸引了不少游客入住。“井山民宿今年年初建成投入使用后,很快受到市场青睐,周边南京苏南等地城市居民喜欢来体验乡村慢生活,感受乡村美丽风光。”芝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介绍,井山民宿原为一处荒废的小学旧址,经过村两委集体研究、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询意见后,改建井山民宿,全体村民入股。

近年来,芝山村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流转闲置土地5000多亩,建设富硒生态产业园,吸引了南京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富硒生态园已成为集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特色餐饮、果蔬采摘、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年接待游客达30多万人次。

溧水区近年还全力推进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南林大溧水校区、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南农大动物医学研发中心等平台,目前已实施33个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产业创新基地项目。

“通过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公司的草莓苗成活率提高到95%。”溧水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中平说,在政府引导帮扶下,目前公司科研团队有40多人,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000多万元,成为草莓类农业龙头企业。

毗邻溧水的南京高淳区,农地入市盘活资源的效果也在不断显现。近日,在高淳区固城街道漕塘村,南京市重点产业项目——年产200套高温超导强磁场磁体组件系统生产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建设中。这里原为一处使用率不高的村集体土地,新项目一期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亿元、利税6000万元。自2019年以来,高淳区已入市14宗地块,面积156亩,出让金5700多万元。


常州:村改+工改塑造城乡融合新空间

常州武进区、经开区通过农村土地改革和村镇工业园改革“双轮”驱动,打开城乡融合新空间。

走进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芙蓉湖畔的雅苑,近200幢农家小院依次排开,白墙灰瓦、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一庭一院尽显江南水乡特色。梁家桥村村民梁正兴全家6口从20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搬进这里300多平方米的崭新大别墅,感叹“住得比城里人还好”。

与雅苑一水之隔的周刘家村,村改后户均建筑面积从180平方米提至240平方米,村庄建设用地面积由113亩减至80余亩。“坚持‘保留芙蓉水乡原始风貌’的翻建原则,村庄原有的路网、桥梁、河塘、古树等依旧保留。”横山桥镇党委书记赵文明表示,打造宅改集聚点,实现民居品质和人居环境双提升,到2025年,全镇3000户农房将焕新提升。

与常州经开区接壤的武进区,是全国首批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试点之一,近年先后开创了空间全覆盖规划体系、城乡全覆盖基准地价体系、实践所有类型入市等12项“全国率先”。2023年,武进区集成探索宅基地资格权管理、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择位竞价、金融服务、规划评审、宅基地建房集中审批和数字化综合管理制度。全区现已完成全域19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近17万户、52万人的宅基地资格权认定和基础数据入库工作,实践成果在全国推介。

武进区与经开区都是“苏南模式”发源地,但是都存在乡村工业园区“小散弱”等问题。“通过宅改、工改双轮驱动,重新布局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夹杂在村里的企业搬进了工业园区,零散地块‘小田变大田’。”两区农业农村局表示。

依托武进区雄厚的产业基金及区位优势,2022年7月,武进区湖塘镇以科技产业园为试点,启动1100多亩区域的整治改造。截至目前,已联动周边14个镇村工业园,腾退108家“危污乱散低”企业,盘活低效用地2500亩,新增耕地936亩。改造提升后,亩均税收由不到1.5万元提升至30万元以上,园区容积率提升3倍。

与此同时,常州经开区的镇村工业园改造也如火如荼。目前全区完成土地整理近7000亩,16个新型工业园区拔地而起,投放165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今年前三季度,全区累计招引项目48个,总投资约193.5亿元,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八成。

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丁一表示,全区将围绕“四特三新三潜”重点产业,和新材料、生命健康、安全装备等三大未来产业,持续推进园区更新、近零碳产业园培育等,同时不断提升城市与乡村的服务功能,为区内40多万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无锡:高起点上加力推进乡村振兴

宜兴地处太湖西岸,山清水秀、生态宜居,农村区域和农田面积为苏南县域最多。近年来,宜兴城乡二元体制加快突破,实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

国庆长假,宜兴市湖父镇洑西村,宜人的自然景色、设计精巧的民宿吸引了许多来自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游客。当地推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128户村民将空余农房改造成民宿,拓宽了致富路,全村农特产品户均年销售收入较7年前增加1万多元。

在无锡另一个县级市江阴市,徐霞客镇南部工业集聚区近日开始大规模整治,70多家落后企业将腾退,以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与园区相连的北渚村、阳庄村也将开展河、房、路、景等系统整治,建设咖啡吧、人才公寓等,为园区引才留才提供良好环境。

江阴以工业经济闻名,近年来围绕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推动城乡共富。通过构建市级科技园、镇级产业园、村级特色园“三园”体系,壮大优质稻米、特色果蔬、特种水产三大主导产业,年度新入库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4个,总投资19亿元。截至10月底,全市农产品电商销售额2.93亿元,同比增长15.12%。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49元、同比增长6.1%。

此外,江阴还加快推进农地流转,面积和流转率由年初的16.14万亩、42%提升至9月末的23.29万亩、63.18%,年内可达80%。

宜兴市除积极推进农地入市之外,还下力气推动科技成果入乡转化。一方面落户江苏省农科院营养健康水稻联合研发中心等平台以及总投资70亿元的中荷铪科农芯融创园等项目;另一方面,全域每年招引科技项目近400个、新增科技型企业超2000家,已建在建科创载体360多万平方米。

宜兴市委书记封晓春介绍,宜兴紧扣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超60%、群众就业创业主要依靠产业带动这个实际,全力做大城乡产业“蛋糕”。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万元,同比增长6.5%;实现耕地流转率近80%,绝大多数农户每年可获平均800元/亩的流转收入,534个家庭农场投身农业新业态。通过大力发展旅游、紫砂等富民产业,宜兴紫砂从业者超10万人,仅在抖音平台就实现年销售近百亿元。宜兴将持续抓好强村富民工作,打造共同富裕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