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策”促“新质”——从“新”看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作者:来源:经济参考报2024-12-13发布时间:2024-12-31 浏览量:19

为12000公里外的病人做手术,单向延时仅100余毫秒,这是“上海造”手术机器人的新速度;用人工智能改造蛋白质,药物、食品、工业酶升级迭代,这是上海孕育的新动能;设立未来产业基金,技术经理人“组团发展”,做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这是上海面向长远的新举措……回顾2024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正以“新策”促“新质”加速前行。

 

硬核成果创造科技新速度

在上海的远程手术中心,医生双手轻松转动,双脚灵活踩控踏板。在卡萨布兰卡,图迈机器人机械臂就会“如影随形”,精准还原每一个指令。11月16日,法国著名外科专家尤内斯·阿哈拉勒在上海为12000公里外的卡萨布兰卡患者实施了远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

“手术双向通讯距离超过30000公里,单向延时仅100余毫秒,刷新了远程人体手术最远距离的纪录。”微创机器人集团总裁何超说,图迈机器人已辅助完成250多例5G超远程手术,成功率100%。

记者采访了解到,2024年上海诞生一批硬核成果,基础研究的“最先一公里”和科技产业的“最后一公里”都开启了“加速跑”。

——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多年来,克隆猴、水稻抗病研究等成果登上国际顶刊,以“上海封面”展示中国力量。

如今这些团队不懈攀登科研高峰取得新突破。大脑是人类研究的“终极堡垒”,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创新中心绘制的“脑图谱”一年来数次登上《科学》。揭示植物激活体内抗病“孙悟空”的机制,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牵头的两篇文章以“背靠背”形式同时在《科学》发表。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这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6%。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和3D打印设备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2.7%、15.0%和24.4%。2024年以来,上海已有10个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6个国产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分别位居全国第1和第2。

 

前沿布局孕育变革新动能

点点鼠标就能预测某种蛋白质的改造方案,传统方法却要做大量实验“大海捞针”。在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研院,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教授洪亮团队正在用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

“我们研发了从蛋白质序列直达功能的Pro大模型,把改造蛋白质的周期从几年缩短到几个月。”洪亮举例介绍说,团队对一生长激素龙头企业所需的抗体进行优化,耐碱性提高4倍,企业成本一年可节约1500万元。

颠覆性技术需要长期的布局和积累,但一旦爆发,其动能将是迅猛而深远的。会做家务的人形机器人,让细胞变身“工厂”的合成生物,像造汽车一样造卫星的生产线,6G未来产业创新中心……行走在上海的一个个科创集聚区,技术变革的新鲜气息扑面而来。

首次突破国内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海试水深4000米大关,成功取回深海多金属结壳与结核!今年7月,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完成海试,标志着我国在深海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等方面将拥有更强的技术支撑和装备保障。

大洋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应用价值极高。“从10年前的一个设想,到2021年‘开拓一号’实现1305米深海试验,再到如今‘开拓二号’突破4000米大关,‘开拓’系列还将继续迭代,在深蓝征途上探索不停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开拓二号”首席科学家杨建民说。

 

举措创新打开发展格局

新速度与新动能的背后,是不断创新的政策支持。

今年9月,上海宣布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以政府投资引导的方式提振早期科技投资市场信心,促进创新源头的优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这正是上海一直在谋划推动的。”受访者表示,作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跃升的重要一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希望弥补早期科技投资缺失的问题,100亿元由上海市财政全额出资,基金期限长达15年,还可根据情况申请延长3年。

对于科创种子来说,既需要“耐心资本”这样的雨露滋养,也需要技术经理人的“播种”。

2024年初,从上海海洋大学退休的吴炯华开启了事业第二春,担任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东部中心)主任。如果说他此前只服务于一所高校的技术转化,那么现在他是将服务范围扩展到了全上海:培养技术经理人。

通过专业支持、职称评定、打造平台等举措,上海正在探索解决技术经理人的发展瓶颈,进一步激发行业活力。“我们希望搭建平台,把散落在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知识产权机构等各个领域的技术经理人聚集起来‘组团发展’。”吴炯华说。

积极推进在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和新建,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布局高质量孵化器,实施“超级博士后”项目,培育国际大科学计划……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上海以系列举措加快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据上海市科委介绍,下一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将紧扣强化创新策源功能这个核心任务,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战略重点,从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主体、有组织推进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等方面着重推进。